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欣逢花錦鱔

「花錦鱔燉湯」料足湯鮮。
燉湯用了18斤的花錦鱔。
醒胃的「梅汁柚子沙律」。
傳統的「鹵水四小碟」。
嫰滑的「麻醬手撕雞」。
清香的「鹽燒烏魚」。
軟稔的「馬來咖喱牛根腩」。
「茄汁豆焗雪魚腩」。
「清炒時蔬」。
「海鮮喇沙摻摻」。
「糖醋麵」。
「番薯糖水」。
  
我愛吃鱔,好久沒吃花錦鱔。承蒙百樂潮州行政總廚許美德宴請,他為眾友找來一條18斤野生花錦鱔燉湯給大家喝,口中細嘗滋補美味,心中感恩德哥的濃情厚意。
  
在美麗華商場四樓食四坊全新裝修的「百樂小館」,佈置時尚,以木條為主題,線條優美簡約,有別傳統的潮菜館,明顯是為迎合年輕人市場,更妙的是相鄰的東南亞菜館「亞來金河」屬同一集團,食客可在潮菜館吃上馬來菜,魚與熊掌兼得。我們也因此同時品嘗潮州和馬來風味菜。
  
是晚菜式計有醒胃的「梅汁柚子沙律」、傳統的「鹵水四小碟」(鵝片、墨魚、牛肚、豬腳蹄)、非賣品的「海皇燉鱔湯」、嫰滑的「麻醬手撕雞」、清香的「鹽燒烏魚」、軟稔的「馬來咖喱牛根腩」、西菜中造的「茄汁豆焗雪魚腩」,以及「清炒時蔬」、「海鮮喇沙摻摻」、「糖醋麵」、「番薯糖水」。每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眾友吃得津津有味。德哥笑稱,為了賣相「骨子」,份量比傳統潮菜較少,但可讓食客的胃納留出空位,好品嘗更多菜式。
  
個人認為,花錦鱔燉湯絕對是這晚的皇者,湯清味純,食後回甘。野生又夠斤兩的花錦鱔,真是可遇不可求。跟黃鱔、白鱔不同,花錦鱔屬鱔中極品,是鱔魚中體形最大的,這鱔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秋冬時分最當造,一條可重達20、30斤,皮厚肉香脂肪多,還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最矜貴的鱔頭能祛頭風,配合天麻、白芷、川芎等燉湯,效果更佳。其身體極粗狀,腹鰭以前的部分呈圓形,後身較扁,市面上出售的多是養殖的。
  
據香港餐務管理協會製作的「香港中小企常用食物規格資料庫」介紹:花錦鱔營養和藥用價值均甚高,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
  
德哥笑稱,花錦鱔令香港人多了兩個常用術語,就是「認頭」與「鱔稿」。
  
早年未有鱔魚養殖場,要活捉一條十多斤重的野生鱔並不容易,所以價值不菲。劏鱔後要即日賣光,以保鮮味,而大花錦鱔以頭至貴,開鱔之前先找得買家認頭才進行分拆,不然鱔身賣光無人問頭,魚家損失慘重。因此,劏鱔的日子便由高價投得鱔頭的顧客決定。餐廳會在魚缸上貼上紅紙,寫上「X先生,頭彩」,俗語說的「認頭」就是源於此。
  
至於「鱔稿」的來由,得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環威靈頓街一家叫南園的酒家說起。當年香港的報館多位於中上環一帶。話說店東陳某每年入秋後,羅致巨鱔恐開後問津者遲疑未及賣光而變壞,便請來報界老行尊飲酒吃飯回去大做文章,期待讀者讀後爭先嘗鱔,不獨生意做成,嗜鱔者又能吃得鮮味,一家便宜幾家著,軟性廣告文章因鱔而起,故是稱為「鱔稿」。時至今天各行各業之鱔稿種類繁多,從人到物式式俱備,豈止花錦大鱔咁簡單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