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學佛糧油商樂助弱勢社群


關子昂關心弱勢社群。
用港基的菜籽油和泰國香米造的懷舊叉燒飯,吃者皆讚。
油和米在民生「開門七件事」中最為重要,有糧油入口批發商計劃把業務擴至零售,集團旗下泰國香米三隻新牌子已登記成功,預計可於3月推出,採取直銷或團購方式,為市民提供相宜價錢而優質健康的糧油食材。今年全球經濟未許樂觀,但他預計今年的食油和米價將會保持平穩,用普羅大眾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港基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人、董事總經理關子昂一向有研究佛學。他皈依暢懷法師,深信眾生平等、慈悲喜捨、種善因得善果的道理,明白企業回饋社會的重要性。因此堅持每年把營業額的1%捐給慈善機構,同時與「點滴是生命」及「惜食堂」合作,每年捐出數萬包米及食用油予學校、老人院及低收入家庭。2月春節前擬在沙田派米予長者共2000包。他笑稱:「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行善是告知大眾,商人不是冷血的!」
  
他坦稱,市面的米油零售價是有所偏高,皆因當中有經銷商的利潤和廣告宣傳費用。港基糧油食品會把米油直接交予平民化的超市和食物銀行薄利多銷,或在屋村採取社區團購,定期一月兩三次把優惠價的米油送到普羅大眾手上。「我們股東要有利潤,但不要暴利。弱勢社群開支精打細算,慳得十元就十元。」他深信比較同級的米油,港基的米平5至10元,油則平30%,零售價將有很強的競爭力。
  
關子昂本來在燕京啤酒任職,後發覺食油比啤酒是更重要的民生必需品,便在2010年創辦港基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初期只是拆家,食油價又向上,生意不太理想;及至2012年成為外國食油入口商,生意漸入佳境,2013年決定引入頂級香米成為核心業務。他的營運三大宗旨是「直接入口」、「衛生鑑定」、「信心保證」,在短短幾年便成為了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食米入口商。
  
關子昂指出,油米在傳統中國飲食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食材,它們在人體健康中發揮著重大的影響。而他創辦港基理念是為了提供最優質頂級的食材給予客戶,務求客戶能夠在香港便能輕鬆享受來自世界各地最高品質、最健康的糧油食品,烹調一流菜式,並可安心享用。事實上,已採用港基進口泰國米的有彩福、御苑皇宴、厚福、太興、銀龍、板長等中式酒樓、茶餐廳、日式壽司店等,錦興粉麵則採用港基進口的食油。
  
港基進口的外國食用油,有選取來自加拿大的芥花籽油,南美洲的黃豆油,以及來自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務求優質健康,業內首選。他表示,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準則,確保食用油的安全性,從外國引入了先進全自動灌油機,過程絕對衛生快捷,保證食用油安全衛生。此外集團每年也會聘請「SGS」進行多次食用油隨機抽樣化驗,保證食用油質素保持一貫高品質,而化驗報告會存檔及可供客戶查閱,更進一步證明品牌的安全可靠。
  
同樣的是,港基很重視的大米的質素,要求所選取的大米都是頂級,例如堅持由泰國直接入口頂級香米,由泰國運送到香港廠房,每步驟都嚴格監視,務求整個運送過程零出錯,只希望客戶能與家人共享最優質美味的白米飯。
  
他說,特地從外國引入兩台先進而價昂的大米色選機,連同其他整套完善的加工設備,保證時常提供優質大米。每一粒大米的品質都嚴格監控,篩選,大米送到工場後,首先用去石機再度篩選一次確定沒有石粒或金屬物混入。自設的化驗室進行科學檢測,如有需要可使用高科技打磨機,把大米的淨白程度提升,把不合乎客戶標準的大米篩掉,確保精選過後留下來的都是晶瑩淨白的優質米。除了工場的配備完善外,集團每年也會定期隨機抽樣化驗,確保米的質素,讓客戶安心放心。
  
關子昂表示,創立港基糧油食品以來一直堅持搜羅世界各地最優質食材,所有食材均通過國際食品安全標準,而且擁有ISO國際衛生認證。此外,食材運送到香港的廠房前,均須經過嚴格抽查,肯定食材的質素及安全性,才會放心供應給客戶使用。
  
他說,集團不但引進機器處理食材,每批到港食材,均會要求世界知名之獨立安全驗測中心「SGS」為食材進行抽樣化驗。因此,集團獲香港品質保證局頒發Q嘜認證,兼獲ISO 22000食品安全標準證書,所有食材均確保符合國際嚴格要求。
  
關子昂表示,會繼續把關旗下所有出品的質素保證,秉承良心企業的營運理念。他期望集團在未來五年內能夠將業務發展更進一步,進升成為全港三大供應商之一,除了做好香港市場,並會進軍澳門市場。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譚棉創厚福異軍突起


譚棉經營酒樓有一手。 
厚福集團以野生海鮮主打。
厚福集團的第一間店,厚福漁舫於尖沙咀厚福街2011年1月1日開業,由開業至今都是以海鮮質優,超值低食的理念,口碑載道,於短短四年間,厚福迄今已發展成為擁有十間酒樓、一間餐廳及兩間糖水店的飲食集團,皆因掌舵人譚棉入行幾十年,又曾任飲食集團的營運總監,經驗豐富,運籌帷幄,加上得到一班合作多年的舊伙記追隨,所以越戰越勇,異軍突起。
  
1981年,譚棉從珠海偷渡來港,初期從事打金飾工作,但喜歡挑戰的他感到沉悶,於是轉行投身飲食業,在柴灣環翠酒樓由樓面做起,後轉往利苑當部長,在這飲食少林寺磨煉,學懂營銷待客之道。接著便自行創業開燒臘茶餐廳,惜多種原因而生意失敗,又轉往福樓打工,半年後在新樂酒家當老總,成功把幾十年的老店生意翻一番。
  
富臨集團的創辦人楊唯慧眼識英雄,誠邀他加盟,在富臨一幹便是十八年,職位高至營運總監。可是他在富臨成功上市前夕離職,因為他決意要達成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再創一番事業。他笑稱自己本是窮光蛋,經過拼搏打回原形也沒問題,因為曾經努力過。
  
譚棉不諱言,投資酒樓並非一帆風順,只有見招拆招,轉危為安。及後開店能得心應手,贏得食客的歡心,他說最主要是出品,集團主打野生海鮮,價錢大眾化,全賴供應商好友的全力支持,貨源供應穩定,而大廚的烹調專業,再加燒味、小菜、火鍋等樣樣皆精,每月又有主打菜式,四季更換菜單,深受食客歡迎。「我們不鬥價錢只鬥質素,鬥平等於自殺。」
  
他表示,中式酒樓利潤低,和同業一樣面對三大成本壓力。厚福每個店的投資,他都作充分計算,「揀舖要天時地利人和,不怕租貴,最重要有人流,無人流免租都輸人工」。有時他會當茶客,坐在一角聆聽旁人談話以分析客情。厚福現有員工共600人,工資是追貼市場,超過最低工資,但也不容易找人。
  
譚棉坦承,在舊老闆楊唯的身上學了不少東西,投資經營酒樓亦是仿效其做法。而自己的最大的缺點也是優點,就是對人包容。每天他都要巡視店舖,利用手機短訊和各店店長聯繫,每月有一晚在旺角通菜街店邊吃宵夜邊開會總結。旺角店營業至清晨四時,成為行家宵夜的夜場,也是他了解市況和找人的最佳場所。
  
展望今年的市道,譚棉並不樂觀,認為各行各業都不會理想。因此今年要把發展的步伐放慢,固本培源。他已計劃明年把兄弟班的合作告一段落,因為集團要再進一步壯大,必須管理制度化,獎罰分明,提升品牌形象,「酒樓發展至15間就要考慮設立中央廚房,婚宴人手需求較少,會是未來發展方向。」

餐飲業認識雲端服務


酒店及飲食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劉定志(左)、飲食業職工總會副主席羅克聲。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主席黃永幟(右)、香港餐飲聯業協會總幹事譚俠聲。

中華廚藝學院總監顏淑賢(左)、稻苗學會主席邱金榮。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副總監林錦平(右)、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
「餐飲業認識雲端服務講座暨項目啟動禮」八位主禮嘉賓。

太興飲食集團資訊科技部副總監周浩賢介紹採用雲端經驗。
稻香集團資訊科技部總經理易致聖經分享。

由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委托和贊助、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辦、職業訓練局高峰進修學院統籌,並得到餐飲業支持機構協助的「中小企雲端應用推廣計劃」之「餐飲業認識雲端服務講座暨項目啟動禮」,於1月22日舉行。主禮嘉賓有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副總監林錦平、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中華廚藝學院總監顏淑賢、稻苗學會主席邱金榮、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主席黃永幟、香港餐飲聯業協會總幹事譚俠聲、酒店及飲食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劉定志、飲食業職工總會副主席羅克聲等。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副總監林錦平致辭時指出,雲端科技的興起,正好為餐飲業帶來新的契機。中小企礙於資源所限,一般難以負擔購置資訊科技系統的龐大開支和聘請技術人員為系統作定期保養及升級工作。雲端運算具備兩大優勢解決以上困難。首先,雲端運算起動成本低,用戶可按需要採用切合其運作規模的解決方案,就如用水用電一樣,用幾多,買幾多。另外,所有系統保養及升級的工作,皆由服務供應商負責,這對減低中小企對技術人手的需求及營運經費,有莫大幫助。
  
她說,有關認識雲端服務講座和培訓課程特別為餐飲業的中小企而設,藉以提升餐飲業中小企對雲端科技的了解,以及消除他們在應用雲端運算方面的一些疑慮,例如資訊保安、轉換供應商時所需注意事項等。同時,課程亦會示範一些適合餐飲業使用的雲端方案與一些成功案例,以作參考。
  
林錦平透露,將會舉辦雲端應用選舉比賽,選出在應用雲端技術方面最優秀的中小企,以及最受中小企垂青的雲端方案,加以表揚,以作典範,希望藉以鼓勵中小企多加採用雲端科技,以及鼓勵本地的資訊及通訊科技業推出更多適合中小企應用的雲端方案。
  
啟動禮當天的講座是餐飲業雲端應用推廣培訓的第一場,內容豐富,除有應用雲端運算的餐飲業先驅如太興飲食集團資訊科技部副總監周浩賢、稻香集團資訊科技部總經理易致聖的分享外,亦有專為餐飲業提供雲端解決方案的IT公司Eats365.com HK Limited技術經理關秉源、SINO Dynamic Solutions Limited首席執行官江慶恩的示範講座。未來2至4月,「餐飲業雲端應用推廣計劃行業培訓課程」會推出另外6場講座,以及安排2次實地考察,參觀成功運用雲端方案的餐飲業公司,分享其經驗及應用心得。該計劃活動歡迎中小企餐飲業界人士參加,費用全免,完成課堂的學員將獲頒證書。出席商戶學員更可免費訂造一個桌面、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共用的網頁及該互聯網連結的二維碼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