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紅白相映暗香來

天滿宮入口。
天滿宮內人頭湧湧,殿旁的梅樹據傳從京都飛來。
白梅盛放如雪球純白一團。
殿內供奉學問之神菅原道真。
白梅勝雪。
遊人如鰂。
各式梅花盆栽可購買。
梅香暗動。
  
我到訪天滿宮是2月23日,回港才知隔兩天正是日本的「學問之神」菅原道真去世的忌辰,亦是日本人的梅花節。舉辦梅花節的時候,人們會在菅原道真的靈前供奉紅白梅花。
  
如今的太宰府市(史書寫作大宰府)是古時日本九州地區的政治中心,亦是與中國和朝鮮交流的窗口。753年鑒真大師成功東渡日本,就曾到訪太宰府。在唐初,中國的梅花樹、烏梅等傳入日本,是否亦從此地傳入,不得而知,但菅原道真是愛梅之人,乃不爭事實。
  
據說,菅原道真酷愛紅梅,把自己的書齋命名為「紅梅殿」,後人稱他為「梅神」。其後,日本全國有10500多個神社祭祀菅原,稱他為「天神」,並將他去世的2月25日定為梅花節。每年梅花盛開的時候,負責神社參拜作法打掃的巫女會扮成「梅的使節」到首相官邸等各地捐贈梅花的盆栽。
  
中國的梅花傳入日本後,當時提及「賞花」,主要就是觀賞梅花。菅原道真11歲時創作的第一首漢詩即題為《月夜見梅花》:「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可憐金鏡轉,庭上玉房馨。」據說菅原道真的漢詩文造詣極深,詩品文風尤近白居易,著有漢詩文集。在貶謫到太宰府,他在病重時寫下了著名的絕命詩:「盈城溢郭幾梅花,猶是風光早歲華,雁足粘將疑繫帛,烏頭點著思歸家。」
  
菅原道真被貶時,臨行前他惜別家中的櫻花、梅花和松樹,創作了三首和歌,其中以「梅花啊,當春風吹起時,請把花香味兒送來給我。即使主人不在也不要忘了春天喔」這一首和歌最為著名。
  
天滿宮內更有「飛梅傳說」,就是指他被降職時,因為太想念菅原道真,一夜之內從京都飛奔到太宰府的梅花。這顆飛梅的古樹位於拜殿的前面。園內的白梅紅梅鬥艷得非常燦爛,如火雲殷紅一片,又如雪球純白一團,是我平生見得最多的梅花,賞梅賞得心花怒放,不由得感激有此熱愛中國文化和中國梅花之古人。
  
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在進廟的人潮中我只聞得女士的香水味,及至遠離人群在梅花樹下拍照,微風拂花,花香隱隱暗送,確實沁人肺腑、催人欲醉,不忍遽去。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今有「梅韻四貴」,即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天滿宮的梅花雖大都開得爛漫,也還有一些含苞欲放,園中不乏夭矯盤錯多姿的老梅,形態精奇,亦堪駐足而觀。托日本朋友之福,專車送來賞梅,徜徉於花海,雖為時不長,但已覺心滿意足。

天滿宮賞梅撲面香

福岡太宰府天滿宮梅花盛放。
通往天滿宮人頭湧湧。
店舖即製即賣的梅枝餅。
梅枝餅外酥內軟豆甜。
滿身都是與自然風霜雨雪搏鬥經歷的印記。
天滿宮的入口。
園內種梅6000株千姿百態。
廟前有馬騮戲逗得遊人駐足而觀。
  
萬花凋零,雪映梅開,冰肌玉骨,獨步早春。一直是頌讀前人咏梅詩詞時所深深嚮往的意境,很想有機會能效古人般踏雪尋梅,領略梅花那孤高聖潔的節操和淡泊超逸的情懷。今年早春二月,一個無雪而和暖的晴天,在日本福岡我有幸步入梅林,吃梅枝餅,感受那撲面而來的美。
  
日本福岡縣太宰府市有一座天滿宮,它是日本全國天滿宮之總本社,地位相當於中國的孔廟,是福岡著名的觀光名勝,主祭神是學問之神菅原道真。社內有據說是慕菅原道真之名而從京都飛來之說的飛梅,開花期每年都比其他梅花早,園內栽有約6000株的梅花樹,共有200個品種,是由全國各地供奉給天神殿下的「獻梅」。每年到了2月上旬至3月中旬,梅花盛放,將天滿宮得妝點美不勝收。每年有超過700萬人到此參拜,祈禱學業順利、金榜題名、工作錄取考試及升遷考試順利,人氣甚盛。
  
菅原道真於845年誕生在文學世家,他5歲時就會吟詠和歌,被人稱為神童。他當上地方官的時候,因受到民眾愛戴,而得到宇多天皇的寵信,但是亦遭人嫉妒仇恨。在醍醐天皇繼位後,於901年他被藤原家和公卿們耍陰謀而遭降職,後於903年去世。據稱他的遺體送往京都時,在離太宰府不遠的地方拉牛車的牛很突然的停止不動。人們便認為這是因為菅原道真不想離開此地,於是尊重他的遺志,於905年在此地築墓。菅原道真死後,京都就瀰漫著被稱為「道真的作祟」的不吉利事情,如疾病和異常氣象等天災不斷。為了鎮壓菅原道真的作祟,於是在919年在墳墓上興建了一座祠廟,這就是太宰府天滿宮的起源。
  
太宰府天滿宮在應考前的季節和初詣(一年當中在元月舉行的第一次到神社參拜)都會擠得人山人海。我去的時候正值周日,前往天滿宮沿路林立著許多商店、餐廳、茶室、民俗工藝品店等,非常熱鬧。很多人排隊買梅枝餅來吃。
  
相傳管原道真很喜歡吃一位老婆婆送他的餅,當他過世後,該位老婆婆將梅枝插在餅上拿去供奉,及後經商家巧妙包裝便成為當地很有特色的名產。梅枝餅的內餡,沒有梅的成分,只是餅面印有梅子的圖案,其實是用米糰將紅豆餡包成一顆圓球,經器具兩面翻烤,等到表皮烤到微焦而成,每個餅賣價是105丹。梅枝餅吃起來有點像是烤過的麻糬,外酥內軟而豆甜。若能靜坐於幽室細賞窗外的梅花,再加一杯綠茶,眼福和口福施施然的享受,其意境自當勝於在街頭的囫圇吞棗。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三新破宿命迎接挑戰


嶺大校長鄭國漢(左二)向鍾偉平致送紀念品,
旁為中總兩位副會長陳幼南(右一)和袁武(左一)。
  
鍾偉平投身飲食業近40載,坦言飲食業經營並不容易。他說,在中式食肆發展歷史上多是五年崛起,十年玩完,要壯大發展企業就要創新,雖然未必一定得,但不創新就死得。行業能否打破宿命乃事在人為。他剖析其集團得以成功,全賴有效運用「三新」:在育才、物流、營運上革新,迎接挑戰。
  
在育才革新上,鍾偉平於1999年設立稻苗學院,度身訂造適用於中式食肆的培訓模式,積極培育新人。每屆有幾百人報名,但只能錄取40人。他說該課程吸引這一行的第二代修讀,他們都具有專業資歷,如律師、工程師、博士等,課程獲得幾大飲食商會的支持。但飲食從業員有23萬人,稻苗計劃不足以把培訓普及,幸好飲食業引入資歷架構,從業員的過往資歷受到認可,由第三級開始,可在職進修至博士級,有志者有途徑力爭上游。
  
因此當稻香在火炭的物流中心搬遷後,原有廠房活化成VTC的學院,和職安、食安三個政府部門合作,開設專業培訓課程。鍾偉平指出,學院開班靈活,可以提供「外賣」,應需要上門包班,二三十人便可開班,令員工無藉口不讀書。稻香集團安排內地員工來港進修3個月,並舉行畢業禮,讓他們體會專業,感到自豪和自信。他又說曾為數百管理層安排一連兩天的心理培訓課程,學費很貴,7500元一個鐘,但同事能輕鬆面對工作和家庭壓力,開心工作,所花值得。
  
在推動中央物流管理革新,確保食品安全,鍾偉平指出乃必由之路。發展物流中心有三大好處,第一可把出品標準化,一百間分店賣的叉燒包可保證都是一樣;第二是食品安全,口味鹹甜很主觀,不是問題,食品安全是絕不能妥協,經物流中心達歐盟標準的化驗室嚴格檢定原材料,衛生才有保證,中心曾把三分一收購回來的豬肉退貨;第三是環保,廚餘垃圾可以外圍處理,不會影響香港,單是紙皮回收一年可賣得幾十萬元,如在香港還要多付一筆倒垃圾費。他承認推行物流中心並不容易,因為模式改變,要說服擔心失業的員工,保證不裁人,提升廚師去管理廚房。
  
飲食業面對人手不足,鍾偉平說,如其嘆請人難,不如促進科技自動化營運創新,堅持推行電腦化。集團近年推出的自助點菜機,內地分店也許是年青客多,在門口排隊時懂得用來預點菜式,一坐下便可上菜,反之香港顧客年紀較大,並不習慣。他回想集團在97年開始推行八達通結帳,雖然幫助了顧客節省時間,但亦令員工小費減少,全個集團估計少收貼士平均幾千萬元,還要付八達通的佣金。因此一個改革要有很大的勇氣,但他堅信科技令人進步,有利企業持續發展。他舉例因缺人手,開茶時同上茶壼和暖水壼,方便茶客自行加水,其他酒樓跟風仿效。又如火鍋有自助吧任飲,既令顧客喜歡又令同事運作暢順。
  
鍾偉平笑稱,一蚊雞已成為集團的生招牌。10多年前他去澳洲訪問,人家對他很陌生,但一提是賣一蚊雞的老板,對方馬上知道。「一蚊雞每年賣40萬隻,只收40萬,根本收不到成本,把少收的千多萬便當作廣告費好了。」他謂集團每年新春初一派10元利是,令公公婆婆收得很開心。
  
同學欣賞他的風趣正具,問其成功的因素?他笑言個人特質只是身高,自己的職場生涯經歷很多,也曾脾氣不好,有不開心的時候,但每個階段去總結,接受現實,改了壞脾氣才有人指點,遇上困難要樂觀不要只覺得慘。「集團上市是給我機會磨煉,要感恩,阿Q精神,可以幫到人,好過問人借。簡單而言,就是不計較,開心,人家便鐘意你!」

鍾偉平與嶺大同學對話

鍾偉平在嶺南大學主持中總講堂。
  
稻香集團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選任會董兼會員聯絡委員會副主席鍾偉平日前獲邀到嶺南大學主持中總講堂。他和同學對話時承認,中式酒樓仍被人視為並非優良職業,但社會在進步,學歷續提升,不少酒樓已步入企業化,提升形象,希望吸引年青人入行,而酒樓從業員可通過進修,由小學程度達致大學水平。他強調飲食業是最有前途的行業,因為其他行業被網購打死,很多商場把飲食和零售店舖的比例,由原來只佔兩成增至三成,可見飲食業的商機日漸增多。
  
鍾偉平的題目為「傳統服務業的現代化挑戰」,與同學分享他如何憑藉其「三新」的傳承概念打破傳統,引入現代化管理,並分析傳統服務業在現代化的趨勢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他坦承,中式餐飲業要承傳發揚光大,要努力令其標準化、企業化。
  
鍾偉平笑稱,年青人都想創業,飲食業並非很好的投資,俗語有謂「同你有仇,介紹你做酒樓。」不過,飲食業還是較容易地創業。他忠告年青人不要一畢業就去創業,應該到廚房去磨煉十年八年,因為在廚房可以學到採購管理,經營飲食業不外乎一買一賣,出品好食,衛生和服務好,掌握好創業成功機會便大。「讀書只是一個過程,想發展自己的事業,還要肯搏、肯捱、肯創新。」
  
他又說,一位有千億身家的朋友對自己很是佩服,認為能夠管理好一間酒樓足以勝任市長的工作。因為一間酒樓如同社會的縮影,單是坑渠、水的問題能解決得好已不簡單,因此管理酒樓也是一項專業。
  
他說,現時不止飲食業,製造業、零售業也是有工無人做。鍾偉平十多年前去美日考察,在五星級食肆沒有人招呼,要自己去取刀叉。「解決人手問題,除了科技手段幫助外,只有把工序分流,舒緩各分店的人手緊張,例如洗碗工場。我們收購了泰昌餅家,它在市中的店用了百多二百呎地方來放雞蛋,我們改由中央工場配送蛋水,它不用再浪費地方存蛋,也是減輕人手,提高地方的價值的方法。」
  
他續稱,有中央工場為食品加工,除了保證食安和味道水準外,還可以控制成本,例如各分店的廚房,本來是佔全店面積的21%,後來當局放寬至17%,100間分店的面積各有不同,有了中央採購廚房,各店可騰出更多空間做生意,節省更多成本。
  
同學問他只靠一個物流中心供應全個集團的食品,萬一出問題會非同少可,鍾偉平承認把雞蛋同放一籃子有風險。因此對於東莞的物流中心是加倍認真小心處理,堅持執行國家法律,食材的來源嚴格把關,經過化驗安全才作食品加工,在出廠前又再作化驗,盡量把風險減至零。他補充說,有需要時還要靈活處理問題,火炭還是物流中心時曾發生過被大雨水浸,送不出東西,於是聯絡供應商供貨到各分店即造食品。他重申食安最重要,要打醒百二倍精神應付。
  
鍾偉平有兒子11歲時便送往英國讀書,修畢工商管理後回港。他沒有讓兒子到稻香工作,反而叫他去大家樂或麥當勞找工作。誰料兒子去麥當勞應徵,連填表的機會也沒有,回家大發脾氣,原來對方見他年輕不相信真的有意入職。鍾偉平叫兒子再試並表現誠意,承諾會做上半年,結果順利入職,由基層工作掃地洗所等做起。兒子後來對鍾說,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學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由不情願的工作轉到心甘情願地做下去。兒子逐步升職為見習經理、店長。當有機會面試升分區經理時,前輩阿姐很支持他,協助他溫習作準備,可惜不被人事部批准,他不氣餒又幹半年再面試,還是失敗。原來對方知道其父是酒樓集團主席,恐怕其別有目的。
  
「兒子在麥記工作了四年,直到去年10月稻香和一個日本拉麵店合作,集團有人建議找他,我不反對,他才轉職去淘大當店長。」
  
被問及從業以來面對的困難之最,他答是03年沙士,是自己經營餐飲業多年來最困難的時刻。當時九龍灣是疫區,稻香的分店一客的生意也沒有,想關門暫停營業,但合約規定商場不關門租客也不能關門,只好照常開店,員工則任由他上不上班。他憶說當年最怕是看不通前景,幸好幾個月後有轉機,疫症過去,經濟復蘇。稻香集團採戰略性租舖,吸納了很多舖。「有危才有機,那時不租,20年內也租不到。」

太和泰國寺求援度難關

大埔太和泰國寺入口。
善信耹聽僧人頌經。
大雄寶殿內的銅佛是泰王贈送的。
佛祖頭骨舍利供人瞻仰。
泰國民族舞助慶。

在港泰人在泰國寺慶祝新年。
住持百加善法師與顧問律師馮譪榮向善信作出呼籲。
泰國寺三棟屋中的一間要籌款購下業權,屋後斜坡又要維修。

善信捧著「花籃」,組成長長的隊伍,隨著音樂載歌載舞。

孩童急不及待地開始水戰。
  
大埔太和泰國寺(咩咖探嘩哪寺)4月13日歡祝一年一度的泰國新年——宋干節(潑水節)。該寺住持百加善法師與香港南傳佛學會有限公司管理人林漢環及顧問律師馮譪榮先後在典禮上向善眾透露,寺內三棟兩層房屋中間一棟的業主,去年年尾現身指寺方不該使用他的房屋,雖非迫遷但是要求以合理價錢把房屋和前方一片土地購下,另方面佛寺建築物後面的危險斜坡亦收到政府的通知,需要修葺維修,兩項的開支預計需要250萬元。寺方預計以齋宴方式籌募款項,因此懇請各方善信隨緣樂助,幫忙泰國寺度過雙重難關。
  
位於大埔深山的太和泰國寺的歷史有19年,並獲得泰王認可。佛教起源於印度,後來分成兩派,中國(包括港澳台)、日本、韓國等地盛行的統稱為北傳佛教;泰國、緬甸及柬埔寨等地則信奉南傳佛教,兩者在教義及守戒等略有不同。太和泰國寺所在的地方,正是由香港佛教人士捐贈,同是釋迦牟尼弟子,同宗共濟。
  
見證泰國寺從無到有的是香港佛教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成彪。他說,緣起於當年經營的齋舖聘有泰國員工,與一群同鄉都是虔誠佛教徒,大家在九龍城夾錢租樓作佛堂,於是透過衍行法師,在大埔西部半春園村山上覓得一比丘尼棈舍「慈雲法宇」,作為泰人禮佛和供養泰國僧人的地方,可惜過了一段時間被收回,泰國僧人要覓地方棲身,幸得竹林禪寺的方丈意昭法師襄助。意昭法師曾讓來港工作泰人在竹林禪寺慶祝潑水節,故寺內供奉有四面佛。他表示在同一山村更高處有一間屋,本是一位融秋大和尚靜修之地,但已荒廢多時,他願無條件送給泰僧建寺。
  
許成彪指出,由於該處地勢很高,上下山並不方便,人跡罕見,首次上山但見一排三間屋都已荒廢,中間屋更積累了很多蝙蝠屎,四處荒草幾乎高過人。但泰國善信很高興有自己的佛寺,紛紛上山當義工,出錢出力,不辭勞苦除草打掃。曾志偉、阿叻、成龍、梅艷芳等香港藝人聞悉此事紛紛捐助,共籌了18萬元作佛寺打好地基之用。許成彪更自清水灣湛山寺請得玉佛一尊送予泰國寺。而寺內大雄寶殿的六噸青銅佛則是泰王所贈送,當年要封了新界環迴公路9號幹線一段,用吊臂把佛像從公路天橋上吊下,然後再用吊機和人手慢慢推上山,由於山屋破爛,為方便佛像移進屋內,即場弄破一邊牆。他笑稱:「剛把佛像安頓好,立即下起傾盆大雨,幸好不是搬移佛像時下雨,因為在雨中泥路搬移重物易生危險。」
  
太和泰國寺慶祝正式落成開光時,禮請了香港的佛教泰斗覺光長老、永惺長老等上山主持儀式,極一時之盛。自此,它成了在港泰國人的聚腳點,尤其是泰傭放假的好去處,她們樂於上山當義工,清潔佛殿,剪草種花,為僧人煮齋菜。而寺內的僧人周五、周六亦會下山托砵化緣。數年前開始,她們更在百加善法師的帶領下,歲晚時候到馬鞍山送上善信捐出的物資,為老礦工送暖。
  
一如每年潑水節,太和泰國寺一片喜氣洋洋,泰籍或本港的數百善男信女湧到佛寺慶祝新年。大多是先到大雄寶殿內獻花拜佛,然後席地而坐聆聽僧人誦經,再逐一供僧獻禮。接著善信逐一替僧人及長輩用誦過經的清水潔淨雙手,僧人則把水輕潑在他們身上祝福,以驅除邪氣。繼而是僧侶和善信們逐一以香花水輪番灑於佛像全身,祈求吉祥。佛教儀式過後是助興節目,連場傳統的泰國舞蹈。年輕人與孩童則急不及待地開始水戰。
  
慶典台旁邊有近幾盆五顏六色的「裝飾花籃」,是一張張黏在飲管上的港幣及泰銖。據了解,這些是開店的泰國人放置的,用來祈求新一年的好運。慶典完結前,各人捧著自己的「花籃」,組成長長的隊伍,隨著音樂載歌載舞,繞場三圈。
  
自古以來潑水節就是慶祝泰國新年的重要節日,象徵與家人、社會及宗教之間的關心、愛及緊密結合。家人趁此齊聚一堂,對家中長輩表示敬意,年幼者請長輩在手心上灑水祈福,之後,藉由積德、貢獻食物給和尚、堆沙佛塔、相互灑水祝賀。感受社會的和諧、關懷大眾、保存環境等,有助於居家、寺院及建築的清潔。太和泰國寺這年的潑水節加添了一番意義,在眾志成城下,兩道難關定可克服。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廣州驚艷 人體彩繪

爭相拍攝
人體彩繪catwalk
神態自若
大方甜美
藍蝶戀花
衝擊視覺
美女活畫

  
內地的旅遊節、住交會、車展、性文化展,近年流行推出模特兒人體彩繪藝術展示,吸引眼球以增加人氣。想不到參與中國飯店年會2014的晚宴「魅力中國‧名流饗宴」也來這招。宴會開始時,四位女子中樂彈奏不久,有一隊年輕女模特兒登台行catwalk,初時我以為只是一般大膽露背的時裝表演,可是用相機長鏡頭拉近看真一點,以為是上身少得可憐的花布,竟是乳房上的彩繪,十六對乳房一起裸露人前,那種視覺上的強烈衝擊,真是大出意外的震撼。
  
也許是剛入席之故,台下賓客發覺者實在不多,模特兒轉了一圈便下台去了。我忙問旁邊的朋友,看到沒有?原來都沒察覺,翻看我的相機所拍的照片,才埋怨我怎不通知他。
  
也許大會發覺不是很多人欣賞得到,很快又再安排這8位年輕女模特兒再次登台行catwalk,這一回很多人都發覺是人體彩繪,不少人(有男有女)紛紛離席走近台前取出手機、相機爭相拍攝。有香港餐飲業老闆不由讚嘆地說:「想不到內地比香港還開放!」
  
人體彩繪師在8位模特兒光滑的胸脯繪上藍、白二色不同的花紋圖案,其中一位更是一隻藍白大蝴蝶附在乳房上,模特兒的下身都是三角泳褲再纒紗巾,腳踏高跟鞋。8位年輕貌美的模特兒沒有一絲尷尬,也沒有一絲異樣,以真臉目示人,顯得松容自豪,坦蕩蕩地面對四方八面的手機和相機,有一位更是對着鏡頭甜甜地笑,若生邪念真是褻瀆了她們。
  
人類最早的人體彩繪,要算是原始人的圖騰,而中國京劇裏的人物的面譜也可以說是最早期的人體繪畫傑作之一。記憶中內地興起人體彩繪也是二千年後的事,在武漢有一名年輕貌美的女模特兒被枯枝、枯草包圍著安坐在街頭舞台的中央,臉上及裸露的胸脯上用紅、白兩色勾勒出炫目的圖案,當日吸引了數千人欣賞,隨後便流行起來。
  
有人認為,人體彩繪跟一般在畫家畫在畫布上,用油彩作畫不一樣,它是流動的,立體的藝術作品,挑戰傳統的審美理念。它也不等同於原始的繪身,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回歸。不過,有人亦認為,當太多商業活動都採用人體彩繪用來作招徠,滿足人們感官刺激和追求獵奇心理,這種藝術形式只是淪為嘩眾取寵的賺錢工具。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香港餐飲群英奪金馬


李國雄(左)榮獲中華英才終身成就獎。

左起:彭業盛、陳國強、黎偉鴻榮獲中國十大廚神獎。陳松輝主理的銖記海鮮鮑魚飯店以「金牌風沙雞」奪得中國名菜獎。
彩福彩福婚宴集團榮獲「香港最具特色婚宴餐飲集團品牌」,董事長何志強(右二)參與中國飯店全球論壇。
金馬獎頒獎典禮的三位司儀。
一班舞蹈員表演金馬舞。
舞蹈表演有剛有柔。
  
享有「中國飯店產業第一盛會」美譽的中國飯店2014年會暨第十四屆中國飯店全球論壇、第十四屆中國飯店金馬獎頒獎盛典已於3月19日至21日在羊城的朗豪酒店及廣州大劇院隆重舉行,有2000多人應邀參加年會和頒獎典禮,香港百樂門飲食集團董事長李國雄獲頒發「中華英才終身成就獎」,該個中國餐飲業至尊榮譽大獎,是繼美心集團主席伍沾德、利園酒家集團董事長陳樹杰、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第五位榮獲該項殊榮的港人。李國雄在領獎後深情感謝各方的支持和團隊的合作。
  
除李國雄外,香港20位餐飲業棈英在第十四屆中國飯店金馬獎頒獎盛典中獲獎,包括香港美心集團執行董事伍威全、香港翠華集團主席李遠康、稻香集團行政總裁梁耀進榮獲「中國餐飲業年度十大影響力人物」;阮弼壕榮獲「中國餐飲業管理大師」和「中華英才五星勳章」;許美德與張秉煌榮獲「 中華英才五星勳章」;趙志盛榮獲「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白金獎」;沈君樂榮獲「中國餐飲最佳設計及攝影師金獎」;張江鋒榮獲「香港餐飲培訓及策劃師」;李焌熙榮獲「香港傑出餐飲牌照顧問」;梁亦衡榮獲「中國金牌大廚」;陳國強、彭業盛、黎偉鴻榮獲「中國十大廚神」;梁因賜榮獲「中國烹飪大師白金獎」;鍾樹棠榮獲「中國最佳烹飪大師白金獎」;李列貞榮獲「中國烹飪名師金獎」;陳嘉華榮獲「餐飲業策劃師」和「中華名廚金勺獎」;吳晶年榮獲「潮式牛雜烹飪大師」及吳岳元榮獲「中國金牌甜品大師」獎等。
  
另外,香港18間餐飲名店和集團在金馬獎頒獎盛典中榮獲獎項,包括香港美心集團、鏞記酒家集團、太湖海鮮城、香港鳳城酒家飲食集團、翠華集團、詠藜園飲食集團、稻香集團、鴻星飲食集團、陶源酒家集團、阿鴻小吃等榮獲「香港十大馳名餐飲品牌」;彩福婚宴集團榮獲「香港最具特色婚宴餐飲集團品牌」;鳳城酒家飲食集團榮獲「中國地方特色菜系領軍品牌(順德菜)」;銀龍飲食集團榮獲「推動行業傑出貢獻企業」獎;澳門丸記清湯腩王榮獲「香港特區最具發展潛力餐飲集團」;香港坤記咖喱美食世家榮獲「最佳消費者滿意咖喱美食餐飲名店」;香港美心集團、翠華集團、太湖海鮮城榮獲「香港城市地標美食名店」;五少阿B粥麵廚房榮獲「最佳風味特色香港餐飲名店」;松記糖水店榮獲「中國(香港)馳名糖水名店」;醉和里榮獲「自由行遊客最喜愛的品牌大排檔」;香港鳳城酒家飲食集團的「金牌炸子雞」和銖記海鮮鮑魚飯店的「金牌風沙雞」榮獲「中國名菜」獎。
  
佛港同業於賣魚強功夫魚宴留影。

考察團在捷榮東莞服務供應中心前留影。

考察團參觀佛山珠江餐飲食品廠後留影。
  
50名香港餐飲業人士組成考察團,除專程出席中國飯店的年會、論壇及金馬獎頒獎典禮外,3月19日上午參觀了香港捷榮集團在東莞市投資2億元人民幣,佔地73畝,為大中華區提供咖啡紅茶餐飲產品的「南中國綜合供應服務中心」。3月20日上午參觀了佛山珠江餐飲食品廠/金城速凍食品公司的廠房和品嘗特式點心,中午品嘗揉合武術和烹飪技術組合之功夫菜「賣魚強功夫魚宴」,宴會上和佛山市飲食同業商會同行親切交流,團員深感收穫良多。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上有貴賓 下有賓賓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榮譽會長及全體會董祝酒。
  
香港人大多是採定期存款為退休用,誰料息率是百年最低,證明過去一套的退休計劃是錯了,所以港人要謙卑些。林奮強說,香港長者最怕高通脹,15%通脹便要重出江湖。令香港通脹的問題是租金高和人手缺之故。香港人自己處理解決香港問題。退休5年後無錢過活,70多歲重出江湖執紙皮,是最不公義的!
  
香港未來15年,每年經濟減速,單是港人花錢,少了13%,極粗略估計,將於未來15年拖低GDP增長達13% (每年1%)。未來香港3分1人口是長者,香港人在退休後消費會比之前減少7成,各行業將受累,經濟無從增長,無通脹就更難望加息。
  
他以去年結婚的HK Golden50一個80後研究員為例,發覺長輩退休後真是使錢少了,比他長四年的姊姊在年前出嫁擺酒是賺錢,他卻是蝕本的,請相同的長輩,收的禮金比姊姊少了很多!退休人士以前可能每一兩周一次到髮型屋,退休後則自己在家搞掂,結果是很多年輕一代髮型師失去上流機會、甚至失業。
  
林奮強指出,香港是全區最老,幸好隔離的人還年輕,吃得起花得起。這是香港經濟獨特之處,所以,香港不應該拒絕代替嬰兒潮退休人士消費的內地客。香港不是工廠做東西給人賣,是要你來為你提供最好服務。來港者是貴賓,可以彌補退休者的減少的消費,拯救香港經濟。
  
另方面,香港人口老化,長者的清潔護理服務需求亦會增加,幸好一個鐘頭的航程的菲律賓印尼生育率高,和香港50年前一樣,有廉價的服務可用。「上有貴賓,下有賓賓。」因此香港是99死1生,縱然是人口結構最差的地方,但還是可以有最佳社會經濟結果。
  
餐協會長潘權輝向他提問,餐協早前的調查,飲食業人手不足有何解決辦法?林奮強答稱,最重要是改變港人的沙士思維,過往3年是香港40年從無見過的高就業率。各行各業人手不足的樽頸問題,要用客觀數字解決。不要以為加薪多些,便可以少人進來。8個人組成球隊即使加人工,相信會在球季由頭到輸尾。因為8個人是做不到11個人的服務水準。服務業需要十指緊扣,米芝蓮大廚造菜好味,但隻碟骯髒,是不行的。他寄語香港人要客觀處理面對的是機會,不是危機,調節心態,境隨心轉,最大的機會正如70及80年代,奮發向上就不會差過當年。

人口老化世界更和平


再過20年,香港長者將由100萬人變200萬人。
  
林奮強指出,標準普爾針對全球50個國家的一項研究,因人口老化,各國財赤中位數由5%大增至15%,遠超歐盟安全線3%;赤字要舉債,各國國債佔GDP比例中位數將由33%大增5倍至190%,比希臘2011年危機高峰的170%要高;多國國債將跌入高風險垃圾評級,由10%升至六成,多兩倍於希臘經濟爆煲時,故退休時持大量債券不妙。
  
發達國家政府為補貼經濟,經濟越衰退越花錢多,變成公營企業多於私營企業,「國進民退」比現今內地情況還差得多。他說,美國、荷蘭、法國、丹麥、芬蘭等最自由的國家,加上福利社會後,先使末來錢,結局將變成昔日的共產蘇聯。
  
先使未來錢終須要找數,西方國家將負擔不來,政府在退休者最需要支援的時候落雨收傘。但港人深受中國百年千年謹慎理財思想影響,儲蓄率高達30%;已有6成私人住宅單位業主已供滿。「香港做到『1生』就發達,因為香港不用加稅,法國加稅70%,精英都跑到國外。」
  
林奮強續說,嬰兒潮是西方國家最大選民組別,政客絕不敢當他們退休時才削減退休金、老人院和醫療補貼,但為了維持這方面的龐大經費,便在其他開支和投資上開刀。英國在80年代末時國防支出佔GDP4.6%,與醫療的4.3%相若;時至今日,醫療開支倍增至8.5%,國防卻減半只剩2.5%。因此英國數周前關閉了500年歷史的樸茨茅夫軍港;數月前美國奧巴馬欲對敘利亞動武卻一呼無應,因大家都削減國防軍費,因此人口老化的好處可能是令世界會更和平!無人有餘錢開戰。
  
他指在歐洲年輕人和老人爭錢用,跨代衝突已經發生,但香港未發生,因價值觀不同,結局會不同。如飲食業的廚藝,都想讓年輕一代承傳,長者領津貼不想年輕一代負擔太多。

難為晚年周全打算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潘權輝(右)向林奮強致送銘謝狀。
  
林奮強指出,香港已成為全球人口老化得最快的地區之一。僅花了30年就將65歲以上人口比例翻了一番,由7%增加至14%。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於未來20年由100萬增至220萬,增加2.2倍,每3人便有一個長者。未來長者倍數增長,醫療需求勢將劇增,他批評目前無一個議員或政黨會倡建醫院,因為興建醫院和培訓醫生都是耗費時日的,但香港還沒有起步,希望財爺鬆手快些趕建醫院。
  
他以大量圖表說明,1981年有10個年輕人養1個長者,如今是5個年輕人養1個長者,20年後將是兩個年輕人養1個。由於港人減少生育,將會是一子陪六長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看醫生。和嬰兒潮一代一對夫婦生6個孩子,大家輪流陪長輩去看醫生相比,一孩常伴長者出入醫院,會對生命變得看淡。他指出,全球經濟發展亦因高齡化而慢下來,80後將難以適應,讀書多亦無機會。不過,香港縱然擁有差不多全球最惡劣的人口結構,但仍然可以做到最好的結局。
  
在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出生的嬰兒潮一代,撫養率是10對1。「我60年出生,至今香港最多的人是這一年代出生的。」過去50年是全球嬰兒潮成長的時期,有很多人去納稅,政黨大推社會福利,有人找數,西方國家沒有祖輩教誨而大使未來錢。「香港父輩會生6個孩子,我們賺多了錢,但只生2個。少了人去養老;如今我們變中坑,會陸續退休,洪峰未到但海嘯開始,因後替人口萎縮,撫養率變成5對1。當再過20年,長者由100萬人變200萬人,撫養率將是2個養1個。」他指當三角形底部重於上面,未來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將是過去50年的調轉,高增長與高回報不會發生。客觀數字告訴大家要轉型,接受新的現實。
  
林奮強警告,香港將步入高齡社會,但大部分人對退休都未準備好,有人退休後發覺積蓄不夠,甚至70多歲要重出江湖工作。大家節衣縮食,令消費急劇銳減。人生最大的不可確性是退休後的幾十年,很難為自己的晚年周全打算,因為不知道自己究竟會活多少年,萬一有重疾要24小時看護,花費超昂。唯一方法是拼命儲錢。香港退休者三分一人退休後是拼命儲錢。無從消費。調查所得,香港有62%人是退休準備不足,45歲至54歲中有20%人認為退休太遙遠,從無計劃,又有26%人雖慎重盤算,但亦無計劃。逾六成人退休後一定不夠錢用而變守財奴。
  
新加坡超過50%國民對退休「未有足夠準備」或「全無準備」,並預期自己65歲後仍要工作。美國富國銀行一項針對中產調查發現,四成美國人永遠儲不夠錢,要工作至死的一天!三分一人估計做到80歲才可夠錢退休,六成人是朝不保晚,每個月找不清卡數。由小小的新加坡到最大國家都如是。65歲以上的人醫療需求是65歲以下人士的六倍,可能一世人未準備好,錢從何來,是全世界噩夢開始。

林奮強談人口老化危中有機

林奮強說香港危中有機。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於3月11日晚上假彩福欣宴舉行春茗活動,廣邀業界參加,包括港澳各大餐飲團體代表、本港飲食業行內人士逾300人參加宴會,埸面熱鬧。餐協特別邀請智庫組織HK Golden 50(香港黃金五十)林奮強先生在席前演講,分析香港未來人口老化危中有機,是「99死」中的「1生」。因為得益於鄰近地區,「上有貴賓,下有賓賓」,香港可繼續為內地旅客提供高端服務,而香港的長者則享受菲律賓及印尼年輕傭工的服務。他指出,人口老化中長者縱然減少消費,但未必在家煮飯,出街吃會多些,飲食業將是香港人口老化中少數得益的行業之一。
  
林奮強表示,人口老化不單是長者的問題,還會影響年輕人。他和11個年輕人用了9個多月時間完成的報告,從而明白香港的核心價值,香港能夠在全球人口老化中「99死1生」,原因是1946至1964年出生嬰兒潮的父母──走難來港的一代,開局良好,他們不時教導下一代慳錢踏實,不要先使未來錢。當年的香港人口在1945至1951的6年間,由60萬增至240萬。香港人不分你我,不分籍貫,不論何方,同舟共濟。因此人口老化的精神資本很雄厚。他說要把報告獻給這偉大的一代。
  
他說,HKGolden50是無政治背景,非牟利研究組織。報告的內容雖然礙耳,但大家要聽!「我們有兩大核心信念,香港最好的歷史將是未來的50年,可以超英趕美;接棒的是香港的80後,是三代人中教育水平最好,只要抓緊機遇而行!」
  
他問大家,香港人老還是英國人老?原來香港人的年齡中位數比英國人老3歲。再問香港人老還是美國人老?香港人竟比美國人老6年,等於中學生和小學生之差別,有如30歲高掛波靴的朗尼和24歲剛畢業的人之分別。他說,20年前香港和美國人的年齡差不多,但香港年輕一代自願一孩政策令出生率下降。而最世界最老的國家是日本,香港人只比他們年輕3歲,10年後香港年齡中位數是46歲,如今的日本正是,還有90歲的人在上班。港人老得快皆因過去十年生育偏少之故。
  
他續稱,幸好內地人的平均年齡比香港年輕7年,令香港人口問題少些悲劇。「20年後香港人不太需要買波鞋,很多人都坐輪椅時,波鞋街不會執笠繼續興旺,因為我們的鄰居還是要買波鞋。周圍的鄰居都比港人後生,因此必須轉型,繼續提供服務。反之年老的德國人不能找年輕的法國人賣車,因為全歐洲的人都年邁,這種特質只是香港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