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鰤魚養殖可稱王


長島町是理想的鰤魚養殖基地。

鰤王魚活魚運送日本本土。

湛藍的海洋和碧綠的島嶼,年平均水溫19度,潮流最高每秒3.5m的能量,得天獨厚的環境造就了鹿兒島的長島町成為理想的鰤魚養殖產地。由於東町漁協嚴格把關,由產量、肉質、營養價值,食品安全,都有保證,並以「鰤王」的品牌向日本第一的品牌向前邁進。


鰤王魚生吃非常鮮美。

鰤王魚煮物如吃扣肉般若味好吃。

鰤王是全年上市,從魚苗到上市,東町魚協堅持主導的管理型養殖,按照「鰤魚養殖管理標準」,從種苗、魚槽、魚餌、疾病、投藥、環境、到出貨,環環扣緊,約160多名養殖者才能夠穩定地培育統一品質的鰤王。


得天獨厚的環境,碼頭旁的魚網養著大批鰤王。
 
為了培育高品質的鰤王,東町漁協經長期不懈的摸索,在2005年開發了獨創的餌料,採用了熬煉凝固成小顆粒狀的餌料《鰤王EP》和生餌與魚粉混合而成的顆粒濕餌《鰤王醬》,兩種餌料皆有安全證書。


運送活鰤王的貨車。

東町魚協成立了鰤王品質管理隊,並制定了獨創的「鰤魚養殖管理基準書」,養魚戶要將養殖情況親自記入養殖日誌,魚協把相關信息儲存起來並構築成追蹤調查體系。通過系統,消費者購買的鰤魚是在哪裡養殖、吃甚麼樣的餌料、經過何種投藥、由誰養殖的等都可以得到確認,令消費者食得美味、安全、安心。

鰤王有兩種上市方法。一種是整條鮮魚上市,另一種是去除頭和內臟,並切成三片的加工品。

加工工場入口

東町魚協分別於1988年和1993年建成了簡易加工處理設施和大型處理加工設施。加工廠採用嚴格的衛生管理和採用高效的生產體系。廠內地面用顏色分為污染區、準清潔區和清潔區等3個作業區,用以防止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交叉污染。


自動生產機器去除頭、內臟,或只淨膛。

人手用紙巾小心擦拭乾淨魚體。

加工廠的室溫保持在20度以下,鰤魚由德國引進的自動生產機器去除頭、內臟,或只淨膛,然後用吸引機吸掉血水,再經清洗機精細清洗,不切片就人手用紙巾小心擦拭乾淨魚體後送往真空包裝和計算重量,本銷用冰,外銷則用保冷劑放入泡沫苯乙烯箱內包裝好;切片的鰤魚,好洗淨後送入清潔區的開片加工室,切為三片後經運輸帶送入隔壁包裝室內的拭淨台,同樣用紙巾擦拭乾淨,最後真空包裝出貨。


漁船少量起卸鰤王。

魚工用魚鈎運送鰤王。

據了解,原料進入工廠後大約1個半小時能生產成品1000條。最少的一天約2000條,多的時候一天能加工2萬多條。


工廠整潔衛生取得了HACCP認證。

該工廠於1998年2月取得了HACCP認證。是養殖魚領域上世界第一個亦是日本首次得到HACCP認證。鰤王品牌受到海內外市場的青睞,其口感及安全性,不僅在日本全國各地,在歐美市場也得到好評。2003年2月從鹿兒島取得了對歐盟出口水產品業務許可認定,從而開始了日本首次向歐盟各國出口水產品的開端。


鰤王套餐,

鰤王不僅是日本料理,還適用於西餐、意大利餐、中餐等。鰤王沒有雜味,味道鮮美,擁有健康油脂是其最大特徵,營養價值高,含降低膽固醇的EPA和可提高學習能力恢復視力的DHA,屬於健康食品,老幼咸宜。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鹿兒島六月燈

和服少女結伴欣賞六月燈。

 「六月燈」是鹿兒島夏日的一道傳統風景,是民眾耳熟能詳的祭典,是一個令人覺得寧謐的祭典。

一家大小拍照留念。

為了祈禱一年無病無災,每年從7月到8月在神社寺院每天都會掛上各色彩繪燈籠,夜市小攤檔比肩而立,來往客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照國神社外的攤檔人山人海。


「六月燈」的由來,據說是19世紀末的島津家當代主人—久光,當年重建城下町鹿兒島的觀音堂,並命令百姓沿街高舉光明燈,流傳到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六月燈」祭典。一到七月,家家戶戶會把家裡保管的燈籠的木框,貼上繪有各自不同圖畫的和紙,然後放到附近的寺社做裝飾,每天晚上都會在市內的好幾處地點舉行,一直持續到月底。


六月燈的圖案各有各精彩。

位於鹿兒島市市中心的城山山腳下的照國神社的「六月燈」,燈籠的數量和造訪的遊客人數,規模可以說是縣內數一數二,非常熱鬧。照國神社是供奉相傳是六月燈之起源的島津氏的神社之一,所以這是一個有歷史和傳統的活動。

人們穿過這道茅草紥成的拱門可得平安。

鹿兒島縣在江戶時代屬於薩摩藩的領地,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就一直受當地大名島津氏統治。1858年7月島津家第28代當主島津齊彬急病去世,享年50歲。


燈籠的一面盡是贊助商的名字。

1863年天皇勅命授予島津齊彬「照國大明神」之神號,使其昇格為神;並准許在鹿兒島市為其依東照宮的格式建造照國神社。1873年獲指定社格為縣社,到了1882年又被升為別格官幣社,這些舉動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島津齊彬和薩摩藩在明治維新的過程裡曾經作出過不少的貢獻。

神社外兩旁攤檔擠得水洩不通。

 在神社的範圍內樹立了島津齊彬的銅像,此外還有他的繼承人島津忠義的銅像。照國神社在鹿兒島擁有著最多的善信,除了是「六月燈」的主要舉行場所外,每年元旦的參拜人數都是縣內眾神社之冠。


照國神社人雖多,但沒有爭先恐後。

大家悠閑地享受夏夜。

我旅訪鹿兒島,恰逢「六月燈」舉行,走到照國神社,但見燈如海,人如潮,民眾都穿上和服,拖男帶女地到神社參拜,人雖擠擁,但沒有爭先恐後,大家魚貫進入神社殿內,祈禱一年無病無災。殿前有一道用茅草紥成的拱門,據謂是健康之門,大家魚貫的穿過,祈求身體平安。


抽象的叮噹燈籠

神社前是一排又一排燈籠,五光十色,大大小小的燈籠,和中國的橢圓形燈籠不同,都是方正或長形,妙的是燈籠一面必是贊助商的名字,另一面才是各種創作圖畫,內容精彩紛呈,有人物,有山水,有花朵,有卡通,有抽象,有古有今,更有超時空,盡顯民間智慧。神社旁邊有人放起煙花,劃破漆黑夜空,更添氣氛,但大家只是含蓄笑著地舉頭欣賞,沒有大呼小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和服少女,三三兩兩隨意地坐在街頭納涼談天,和緊張地做買賣的販商成了截然不同的風情畫。鹿兒島人是歡愉又悠閒地享受這超過三十度的夏夜。

美食商機下一站鹿兒島


鹿兒島的民風、食物、環境都有過人之處。

香港人對日本旅遊和食品向來熱捧,遊覽必選東京、大阪、京都等地,下一站熱門被視為鹿兒島,因為它無論民風、食物、環境都有過人之處。由日健日本食品有限公司總裁周星模率領的視察團於7月15日至7月19日走訪鹿兒島,除遊覽多處旅遊名勝外,主要是參觀多個食品加工及燒酎工場。善於發掘日本美食介紹到香港,有「香港烏冬之父」之稱的周星模表示,此行看到的鰤王魚、黑和牛、黑毛豬、薩摩揚、燒酎、黃紫番薯等佳餚美食,都很有商機,值得介紹給香港人,即使成本高賣價不低,他深信香港人絕對吃得起。

         鹿兒島縣知事伊藤祐一郎(中)、鹿兒島縣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會長松崎俊明 (左)和周星模。

周星模表示,在考察期間,他曾和鹿兒島縣知事伊藤祐一郎及鹿兒島縣觀光交流局局長福壽浩等官員見面。伊藤祐一郎歡迎他到鹿兒島考察,期望他把更多美食介紹到香港,而福壽浩則向他透露8月中將隨龐大的代表團來港,參加由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美食博覽設立的日本展館,屆時有54間日本企業和團體參展。


周星模與鹿兒島縣觀光交流局局長福壽浩合照。

在鹿兒島縣觀光交流局的官員協助下,周星模一行參觀了當地雞蛋、鰤王魚、和牛、黑毛豬、燒酎、薩摩炸魚餅、納豆、黑醋等加工工場。他說:「鹿兒島好山好水,孕育出當地獨有且豐富的飲食文化,例如鰤王魚,口感肉質鮮甘甜,無論生吃熟食,都非常好吃,它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蛋白質,更是其他魚類所無法比擬。」


鹿兒島產業貿易株式會社總裁上原昌德(前右)歡迎周星模。


鹿兒島產業貿易株式會社總裁上原昌德稱,有一位在美國出生的權威教授,專門研究農林水產。他非常看好鹿兒島,認為當地土地肥沃,品種豐富,而鹿兒島自古受到琉球影響開發薩摩文化,起源是由吃開始。日本飲食文化是由南至北,日本所有食材都由南方供應,即使北海道出產的食品,原材料也由南方運過去。他指出,日本食材要在東南亞打出名堂應該是在南方,種類繁多,迎合中國人的口味,因此在構想中,鹿兒島的食物是跑出去的第一站。

鹿兒島的黃心番薯。
鹿兒島的燒酎。

上原昌德指出,東京江戶時代,番薯由中國引入。幕府想把日本統一,但薩摩藩以及大隅藩,成為最後兩個抵抗者。當各地缺糧甚至發生食物中毒,薩摩藩卻因物產豐富,不受影響。140年前在法國舉行的博覽會,薩摩藩以國家名義拿出燒酎、豉油、番薯參展。由於薩摩藩是個武士社會,不懂得做生意,農作物自給自足,未想過外銷,鹿兒島人只有保護自己的理念,但在今天是過時了,不應墨守成規,新一代要促進經濟,就要令鹿兒島經濟繁榮,就像鹿兒島的好女兒篤姬一樣的發想,不為個人利益的保護國民。


黑毛豚肉。

他說,40年前香港與鹿兒島已經開始通航,有旅遊、物產、運動及青少年文化交流。自己在這40年都有參與推動兩地的交流,前後去了香港十多次。上原昌德認為,東京、大阪、京都、福岡,一個接一個城市和香港交往密切,下一個應該是鹿兒島,因為兩地距離不遠,加強經濟合作定可擦出火花,推動經貿往來很有必要。過去政府只集中在文化旅遊推動交流,近年有港商來洽談合作,反應不太積極。他深信鹿兒島的食品銷港有市場,希望政府重新檢討,協助民間積極推進。

鰤王魚口感肉質鮮美甘甜。

上原昌德鑽研魚類水產十多年,曾參與鹿兒島的長島町鰤魚養殖產地的開發,該地所生產的鰤王魚在日本首屈一指,最有名和產量最多。此魚非海上撈捕,而是無污染的養殖生產,產量有保證,又保護了海洋生態。2010年他向香港推薦,港商周星模對此大感興趣,是次訪鹿兒島要求親往長島町考察,了解鰤王魚的加工作業,是首次港商到訪,上原昌德大表高興,亦希望能為港人發掘鹿兒島更多優質農林水產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