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法英王后的嫁妝

聖埃米里翁本來不屬於法國的版圖。
聖埃米里翁曾經成為英國的領土。
矗立的高牆閱盡滄燊變化。
斑駁的岩石細訴歷史。
內城位於山頂處,集中了教堂,修道院等宗教場所。
  
聖埃米里翁本來不屬於法國的版圖,是屬於阿基坦(Aquitaine)公國,是古代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大諸侯國。1027年,阿基坦公爵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途中死亡。1137年7月25日,他的13歲女兒埃莉諾(Eleanor)被逼與當時仍只是王子的的法王路易七世成婚。幾天後,路易六世於8月1日逝去,路易七世成為法國國王。聖埃米里翁以至波爾多也成為他名下的封邑。
  
盡管路易七世對埃莉諾寵愛有加,但兩人性格不合,令埃莉諾很不滿。在婚姻末期,埃莉諾因與當時只是諾曼底公爵的亨利二世私通,曾多次要求教宗宣佈與法王的婚姻無效,卻被拒絕。在她為法王生下第二個女兒後,30歲的她終於被同意離婚。
  
同年,她和19歲情人英國亨利二世成婚。兩年後亨利二世成為英國國王,她亦變為英國王后,聖埃米里翁作為她的領地,也就成為英國的領土。
  
這場婚禮標誌著對英國葡萄酒貿易的開始。波爾多、聖埃米里翁、貝爾熱拉克等地獲得對英國出口葡萄酒的免稅特許,供應英國市場3個世紀之久。在埃莉諾所在那個年代,葡萄園集中在右岸,左岸還是一片沼澤地,那時的葡萄酒顏色很淡,葡萄品種也非今天的赤霞珠、梅洛和品麗珠。
  
可惜的是,這對會說法語的英國國王和王后雖然生了三個兒子,但因亨利二世另結情婦並欲娶為妻,兩人最終分居。亨利二世於晚年,更因埃莉諾和王子叛亂,親征諾曼底和阿基坦,被法國國王菲利浦二世和阿基坦叛軍俘虜死亡。
  
亨利二世的次子理查一世,1168年受封為阿基坦公爵,後串通法王,反對父親立幼弟為王儲,成功奪位。傳說他年輕時曾空手殺死獅子,後來參加十字軍東征,戰爭中總是一馬當先,故獲得「獅心王」的稱號,但最後在鎮壓阿基坦叛亂時被暗算身亡。他是第一個把波爾多葡萄酒作為日常飲品的英國國王,英國民眾因而跟風追捧。
  
埃莉諾和亨利二世的小兒子約翰,繼位後為爭取波爾多人的支持,給予波爾多酒商很多特權,他避免聖埃米里翁的獨立而決定和其簽訂協議,准許其自由主宰一切內務,成為既不屬英又不屬法的獨立領地。當年確訂的版圖包括了今天8個小鎮,是兩個AOC葡萄酒的法定產區所在。

地下教堂

一整塊岩石建造的教堂不容錯過。
它已被列為世界最危在旦夕的景點之一,隨時會倒塌消失。

宗教對這個鎮的影响深遠。

地下教堂的窗戶。
地下教堂在全球獨一無二。
  
在聖埃米里翁鎮內,最出名亦是最神聖的地方,莫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全歐洲最大的地下教堂───地下教堂(L'ealise Monolithic Church)。它長深達38米,寬20米,高11米,挖掘的地下通道占地達70多公頃。
  
由於此地的土壤主要由鈣質岩石構成,土質較為鬆軟,洞窟聖人的追隨者在他逝世後的幾個世紀內,把聖人曾棲身的山洞修建成了一座教堂,作為一個可以遮風避雨和禱告的地方。有人說挖掘工程始於9世紀,也有人說是11世紀,總之根據現有資料估計,花了大概20多年至200多年的時間來挖掘。
  
置身地下教堂之內,實在難以相信整個教堂是由人的雙手、從座石山挖出來,由天花板到樑柱再到地面,都是同一塊石頭,宗教的力量實在不可思議!它有別於其他教堂的富麗堂皇,粗糙的教堂四壁只有少許壁畫和雕刻,分布零散。究竟這些壁畫和雕刻是遭人破壞之故,還是根本未完成,没有人可以查證。
  
地下教堂擁有六條石灰石大柱作底基,都是直接從整塊石頭鑿出來,因此粗厚重量大小不一,受力也不均勻。
  
僧侶於14世紀時,在教堂上興建一座樓高3層共53公尺的鐘塔,也是聖埃米里翁的制高點。可惜,建造時缺乏準確的力學計算,該建造六柱中心的鐘塔,卻建在四柱中心,承受力削弱,加上石灰石吸水能力非常強,在雨季時儲藏於泥土的地下水,到了旱燥時會經六條巨柱輸送水分,令石灰石變得脆弱,加上法國大革命人為破壞等,地下教堂已被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World Monuments Fund)列為世界最危在旦夕的景點之一,隨時會倒塌消失。
  
教堂內四4條巨柱四周加了鋼鐵支架,基座用鋼筯穩固,千年石柱與現代鋼鐵的混搭,即使不倫不類,亦無可厚非。地下教堂原亦是歐洲最大的地下陵墓,因為很多教友認為死後埋在教堂,容易接近天堂。但在教堂修葺後,葬在教堂四周的骸骨都被搬移了。
  
地下教堂是國寶,遊客必須參加導覽團才可進入。從1996年對外開放以來,地下教堂每天從早上10點開始,安排每45分鐘一組遊客由導遊帶領參觀,每年有選擇地接待大約8萬名全球遊客。至於露出地面的鐘塔,就隨意得多,旅客只需在附近旅遊局交出證件申請,換取有紅酒木塞連著的鎖匙,便可自行開門跑上鐘塔頂點,居高臨下地遠眺或俯瞰聖埃米里翁的美麗風光。

洞窟聖人

聖埃米里翁是古老的小鎮。
它有成片的葡萄園。
它是波爾多歷史最悠久的葡萄酒產區。
聯合國科教文化組織將它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中世紀,這個小鎮的繁華是僅次於波爾多。
  
聖埃米里翁,聖埃米利永、聖艾美濃、聖埃美隆、聖埃米隆、聖特美隆、聖達美隆,這七個中文譯名,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地方:Saint Emilion。聖埃米里翁是法國旅遊官網的中譯名,它有成片的葡萄園,古老的小鎮,名貴的紅酒,是波爾多歷史最悠久的葡萄酒產區。
  
不論如何,來到了波爾多,不到這裏走上一次,你就不要和別人說,你去過波爾多了。聖埃米里翁位於法國最美的河流──多爾多涅河的沙丘地區,這裏大致分為高地和平地兩個區域。對於初了解波爾多的人們來說,先了解此產區是最明智的選擇。
  
大約西元2世紀,此地為古羅馬所佔領,羅馬人開始在這裏種植葡萄。4世紀時,著名的拉丁詩人Ausonius對該產區豐富飽滿的葡萄酒讚譽有加。但此地的葡萄酒發展還離不開一位洞窟聖人Saint Emilion,聖埃米里翁就是以這位傳教士的名字命名的。自西元最初的幾個世紀起,此地就已經開始經歷繁榮。而且,在法國西南地區於12世紀被納入英格蘭王冠下後,令此區貿易進而變得國際化,對外貿易往來非常緊密,即使戰爭也未能將之切斷。
  
1999年,這中世紀古鎮面貌一直沒變,世界上首次,聯合國科教文化組織將其葡萄種植園景觀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聖埃米里翁被看做是「一個保存完好的歷史悠久的葡萄園景觀遺址範例」,今天仍在發揮其作用。
  
追溯聖埃米里翁的歷史,要數在八世紀,有位傳教士Emilian受啟示,由布列塔尼地區南下,經歷重重危險來到了波爾多。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他來到一個荒蕪的山洞躲避風雨,最後決定留在此地修行,追隨他的門徒們成為此地的首批居民。根據記載,這位傳教士施行了很多神蹟,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令一位天生盲婦得見光明。聲名鵲起,傳遍全鎮,甚至超越了多爾多河谷,令更多人決意要跟隨他。洞窟聖人在此鎮生活了17年,於767年1月6日回到天國。Emilian被封為聖人Saint Emilion,小鎮也隨他改名。
  
中世紀,這個小鎮的繁華是僅次於波爾多,11世紀時期有12000多人,逾半數是教徒,因此宗教建築如巨石教堂和修道院應運而生,並聳立至今。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貴腐甜白酒中王

如黃金般粘稠的酒液。
感染了真菌的葡萄。
在迎客樓,訪客可以免費品嘗著名的「貴腐甜白」。
這一帶是全法國最大的甜白葡葡萄酒產區。
試飲貴腐甜白,有鵝肝麵包吃。
乾縮後的葡萄能榨出的汁液十分有限。
秋天的河霧,讓即將成熟的白葡萄感染上黴菌。
  
蒙巴濟亞克被多爾多涅河流經,每到秋天產生潮濕的霧氣,讓此產區即將成熟的白葡萄感染上黴菌,令葡萄失去水分從而變得超濃縮。這種由感染了真菌的葡萄釀制而成的甜白葡萄酒被稱作為「貴腐甜白」。
  
所謂貴腐酒,是由感染了貴腐黴(Botrytis Cinerea)的葡萄釀製的。由於「貴腐黴」的菌絲可以穿透葡萄皮,在皮上鑽出無數的小孔,並且深入果肉將水分吸出,從而令葡萄逐漸萎縮到類似葡萄乾的狀態,多酚消失,只留下甘油質和濃縮如糖蜜般的汁液。這樣不僅能使原本已經很甜的葡萄變得更甜,還能產生讓口感更圓滑滋潤的甘油,形成格外動人飽滿的香氣。但由於貴腐黴的感染過程完全是天然的,沒有獨特的氣候條件根本生產不出來,且乾縮後的葡萄能榨出的汁液十分有限,因此就顯得彌足珍貴。
  
「貴腐黴」的產生需要一種獨特的氣候——早上陰冷,水汽充足,下午乾燥炎熱。早上潮濕的氣候有利於「貴腐黴」滋生蔓延,中午過後的乾熱天氣又能抑制其生長,使葡萄果粒裏的水分從感染處蒸發脫水,提高葡萄的甜度。貴腐葡萄收成期比一般葡萄晚。其間不幸下雨的話,那一整年來的心血就全部白費。貴腐酒全部手工製作,而且產量極低,同時以生長條件亦苛刻,因此價格不菲。
  
據說世界上的貴腐酒最早起源於匈牙利,在1650年托卡依Tokaji城與土耳其帝國發生戰爭,從而導致葡萄延遲採收,因此而發明了貴腐酒。還有一個傳說某年因葡萄收穫得太晚了,受貴腐黴感染的葡萄呈半腐爛的乾癟狀態。通常人們會將其棄掉,但有一位名叫托卡依的匈牙利果農不浪費,利用它釀成了口味異乎尋常的甜酒,被人們稱之為「帝王葡萄酒」。
  
在蒙巴濟亞克城堡入口的迎客樓,訪客可以免費品嘗這著名的「貴腐甜白」,職員把鵝肝塗到一片片麵包上,是貝爾熱拉克最為流行的搭配。我急不及待呷一口,貴腐甜白如黃金般粘稠的酒液,濃稠緊密,口感豐盈強勁,散發出蜂蜜、焦糖以及杏仁的味道,濃郁迷人;入口香甜、酸度清爽,與鵝肝麵包一起吃,增添了鵝肝的肥美口感,讓人明白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何以把它稱之為「王者之酒,酒中之王」。這種高級的甜白酒液除鵝肝醬外,據稱搭配甜品,藍霉芝士都非常適合。喝過的人都為它傾倒,幾乎沒有人不買它回家,何況它比波爾多的貴腐酒更化算。
  
內行朋友說,貴腐甜白不論要不要配東西吃,務必記得要冰過才喝,適合飲用的溫度是5~8°C左右。貴腐甜酒由於糖分高,所以能夠陳年非常久,有些甚至需要陳年一、二十年以上才會達到適飲期;酒中沉澱是正常的,絮狀的或者片狀的,大多是酒石酸的沉澱,並不會影響飲用。

城堡的地窟

地窖的葡萄酒陳列館。
城堡裡展示各個年代的酒標,反映釀酒歷史久遠。
地窖的酒瓶展廳。
地窖的麵包焗爐。
古董酒桶。
有房間居然播著香港街景的幻燈片。
  
除了創建城堡的AYDIE家族外,它後來的每一位城堡的堡主的家族紋章,被好好保存下來,供訪客參觀。而城堡最漂亮的地方是華麗的大廳,法式的裝潢和經金紙氣度金的圓頭飾美化的天花板,橡木的、甜櫻桃木、冷杉木的人字形地板,飾有1929年紋章雕刻的中世紀壁爐,17世紀的家具和用絲、麻、亞麻等編織成的地毯等,成為最為光彩的裝飾。
  
一樓是一些房間和大廳,憑窗遠眺大片葡萄園收入眼中,心曠神怡,在其中一間房只擺著幻燈機和屏幕,自動地放映幻燈照片,我還以為是關於古堡的,細看幻燈片所拍攝的地方竟然是香港,電車、鳥籠茶居、廟街等被洋眼獵奇下來,我雖有點他鄉遇故知的興奮,但也覺得和城堡有點格格不入,大抵這是城堡運作者安排的一個介紹東方之珠的展覽吧。
  
參觀蒙巴濟亞克城堡,地窟反而是最吸引我。因為它有酒瓶展廳、城堡的廚房及葡萄酒的陳列館。酒瓶展廳有一道壁牆,名為「Perigord的黃金」,用玻璃櫥櫃陳列了關於蒙巴濟亞克酒瓶形狀和顏色演變。1685年10月路易十四宣布癈除南特赦令,法國新教徒數以十萬計被迫逃亡,而貝爾熱拉克新教徒主要是逃亡到荷蘭,但他們組織龐大的貿易運輸,令貝爾熱拉克葡萄酒,尤其是蒙巴濟亞克的葡萄酒得益不淺,一些葡萄酒農釀製全部產品專門為了出口,故此酒名為「荷蘭牌」。
  
拱頂的16世紀城堡廚房被保存下來,粘土構築的粗糙地面,內有大壁爐和麵包烘爐,石井和石洗碗槽,18和19世紀的各式玻璃製的廚房器皿,最妙是溫度能恒持於13度的新鮮水果貯藏室,可以保存大量的食物,讓廚師烹製法國西南部的美食。
  
葡萄酒的陳列館是透過掛在牆上的介紹欄,向訪客介紹多種葡萄酒,把貝爾熱拉克區域葡萄園的普遍特徵,傳統耕作的日用品等,一一解說或陳列,當然少不了介紹蒙巴濟亞克產區的名產,由感染了真菌的葡萄釀制而成的貴腐甜白葡萄酒。

蒙巴濟亞克城堡

蒙巴濟亞克城堡已被列為古迹。
牆上掛著一對航行於多爾多涅河的駁艇所用的篙。
華麗的大廳。
用麻類植物編織而成的粗繩。
宗教廳有不少油畫。
描寫天主教徒屠殺新教徒的油畫。
  
貝爾熱拉克有千年的葡萄種植傳統,修道士開發的釀酒技術和工藝傳給了葡農,並至今應用。1080年,聖愛美濃修道院的教士在貝爾熱拉克建立了隱修院,並在蒙巴濟亞克(Monbazillac)莊園種植葡萄。如今這一帶成為全法國最大的甜白葡葡萄酒產區。
  
被譽為文藝復興初期的奇葩的蒙巴濟亞克城堡(Chateau de Monbazillac),前身是13世紀時一位領主的鄉村別墅。城堡建立於1550年左右,今天仍保持著AYDIE家族初建時的原樣,它在漫長的4個世紀中,相繼經歷了宗教戰爭、農民起義和19世紀的改造建築物風潮,幸喜沒有遭到損壞,這個城堡今天已被列入古,成為全法國100個最受關注的旅遊景區。
  
蒙巴濟亞克城堡和它22公頃的葡萄園曾是貝爾熱拉克領主所擁有。在1960年被一間名為「Ca de Monbazillac」的協會購入前,曾十數次變更主人。為讓更多人了解這個產區的歷史和感受當地的悠久文化,便開放成一間需要門票的博物館,費用主要用作城堡修繕和維護等使用;館內不定期展出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作品,還有部分年代久遠的釀酒工具和家具展示。據說光是門票的收入,每年就有上百萬歐元。
  
城堡的外部建築有著中世紀防御式需要,如城樓、堞道、突堞、槍眼、濠溝及小橋等,而內裡有著文藝復興時期的影響,如中挺式的窗戶,複雜的構架,內樓梯的扶手欄等。
  
進入城堡的底樓,為防對原石階的磨損,用了木梯覆。牆上掛著一對在多爾多涅河河上航行的駁艇所用的篙。在手藝廳,展示昔日貝爾熱拉克的木鞋匠、桶匠、及製繩匠等的成品,訪客可以想像出昔日酒農穿著木鞋,用牛拉車裝著用橡樹木和栗枝箍成酒桶,把葡萄酒運到貝爾熱拉克的碼頭,移送至平底的駁船,再用在河兩岸的牛群利用麻類植物編織而成的粗繩,拖動駁船逆流而上運往波爾多等地。
  
城堡底樓還有一個宗教廳,展出地區的宗教歷史,在宗教戰爭中,在堡主們保護下避難的牧師們用以廳作為教務會議和宗教集會的場所,廳內有很多文獻、雕刻、書籍和檔案,述著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