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太和泰國寺入口。 |
善信耹聽僧人頌經。 |
大雄寶殿內的銅佛是泰王贈送的。 |
佛祖頭骨舍利供人瞻仰。 |
泰國民族舞助慶。 |
在港泰人在泰國寺慶祝新年。 |
住持百加善法師與顧問律師馮譪榮向善信作出呼籲。 |
泰國寺三棟屋中的一間要籌款購下業權,屋後斜坡又要維修。 |
善信捧著「花籃」,組成長長的隊伍,隨著音樂載歌載舞。 |
孩童急不及待地開始水戰。 |
大埔太和泰國寺(咩咖探嘩哪寺)4月13日歡祝一年一度的泰國新年——宋干節(潑水節)。該寺住持百加善法師與香港南傳佛學會有限公司管理人林漢環及顧問律師馮譪榮先後在典禮上向善眾透露,寺內三棟兩層房屋中間一棟的業主,去年年尾現身指寺方不該使用他的房屋,雖非迫遷但是要求以合理價錢把房屋和前方一片土地購下,另方面佛寺建築物後面的危險斜坡亦收到政府的通知,需要修葺維修,兩項的開支預計需要250萬元。寺方預計以齋宴方式籌募款項,因此懇請各方善信隨緣樂助,幫忙泰國寺度過雙重難關。
位於大埔深山的太和泰國寺的歷史有19年,並獲得泰王認可。佛教起源於印度,後來分成兩派,中國(包括港澳台)、日本、韓國等地盛行的統稱為北傳佛教;泰國、緬甸及柬埔寨等地則信奉南傳佛教,兩者在教義及守戒等略有不同。太和泰國寺所在的地方,正是由香港佛教人士捐贈,同是釋迦牟尼弟子,同宗共濟。
見證泰國寺從無到有的是香港佛教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成彪。他說,緣起於當年經營的齋舖聘有泰國員工,與一群同鄉都是虔誠佛教徒,大家在九龍城夾錢租樓作佛堂,於是透過衍行法師,在大埔西部半春園村山上覓得一比丘尼棈舍「慈雲法宇」,作為泰人禮佛和供養泰國僧人的地方,可惜過了一段時間被收回,泰國僧人要覓地方棲身,幸得竹林禪寺的方丈意昭法師襄助。意昭法師曾讓來港工作泰人在竹林禪寺慶祝潑水節,故寺內供奉有四面佛。他表示在同一山村更高處有一間屋,本是一位融秋大和尚靜修之地,但已荒廢多時,他願無條件送給泰僧建寺。
許成彪指出,由於該處地勢很高,上下山並不方便,人跡罕見,首次上山但見一排三間屋都已荒廢,中間屋更積累了很多蝙蝠屎,四處荒草幾乎高過人。但泰國善信很高興有自己的佛寺,紛紛上山當義工,出錢出力,不辭勞苦除草打掃。曾志偉、阿叻、成龍、梅艷芳等香港藝人聞悉此事紛紛捐助,共籌了18萬元作佛寺打好地基之用。許成彪更自清水灣湛山寺請得玉佛一尊送予泰國寺。而寺內大雄寶殿的六噸青銅佛則是泰王所贈送,當年要封了新界環迴公路9號幹線一段,用吊臂把佛像從公路天橋上吊下,然後再用吊機和人手慢慢推上山,由於山屋破爛,為方便佛像移進屋內,即場弄破一邊牆。他笑稱:「剛把佛像安頓好,立即下起傾盆大雨,幸好不是搬移佛像時下雨,因為在雨中泥路搬移重物易生危險。」
太和泰國寺慶祝正式落成開光時,禮請了香港的佛教泰斗覺光長老、永惺長老等上山主持儀式,極一時之盛。自此,它成了在港泰國人的聚腳點,尤其是泰傭放假的好去處,她們樂於上山當義工,清潔佛殿,剪草種花,為僧人煮齋菜。而寺內的僧人周五、周六亦會下山托砵化緣。數年前開始,她們更在百加善法師的帶領下,歲晚時候到馬鞍山送上善信捐出的物資,為老礦工送暖。
一如每年潑水節,太和泰國寺一片喜氣洋洋,泰籍或本港的數百善男信女湧到佛寺慶祝新年。大多是先到大雄寶殿內獻花拜佛,然後席地而坐聆聽僧人誦經,再逐一供僧獻禮。接著善信逐一替僧人及長輩用誦過經的清水潔淨雙手,僧人則把水輕潑在他們身上祝福,以驅除邪氣。繼而是僧侶和善信們逐一以香花水輪番灑於佛像全身,祈求吉祥。佛教儀式過後是助興節目,連場傳統的泰國舞蹈。年輕人與孩童則急不及待地開始水戰。
慶典台旁邊有近幾盆五顏六色的「裝飾花籃」,是一張張黏在飲管上的港幣及泰銖。據了解,這些是開店的泰國人放置的,用來祈求新一年的好運。慶典完結前,各人捧著自己的「花籃」,組成長長的隊伍,隨著音樂載歌載舞,繞場三圈。
自古以來潑水節就是慶祝泰國新年的重要節日,象徵與家人、社會及宗教之間的關心、愛及緊密結合。家人趁此齊聚一堂,對家中長輩表示敬意,年幼者請長輩在手心上灑水祈福,之後,藉由積德、貢獻食物給和尚、堆沙佛塔、相互灑水祝賀。感受社會的和諧、關懷大眾、保存環境等,有助於居家、寺院及建築的清潔。太和泰國寺這年的潑水節加添了一番意義,在眾志成城下,兩道難關定可克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