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姐演王昭君深入民心。 |
刁蠻公主 |
《胡不歸》的顰娘。 |
女姐另一漂亮扮相。 |
粵劇泰斗紅線女的唱腔自成一派,當年她曾在多個場合談唱腔的問題。她說,演不同的戲,不同的人物,就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唱腔也跟變化。「我唱《三娘教子》到唱《荔枝頌》,當中就有改革,加入了新的面貌。」
女姐以唱《思凡》的唱腔為例,便是突破了粵劇框框。因為這齣戲本來就是一個崑曲的曲牌。中國很多傳統戲開始是以京崑腔唱出,過後才發展到其他地方,以地方語和不同的地方特色表現出來。《思凡》便是由崑曲轉變過來的粵劇,所以自然也吸收了京崑地方戲的唱腔技巧和表現手法。
當年談及唱腔變化,她指不是心境的問題,而是通過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對唱腔的進一步理解,以及不同劇中人物的體會,可能使唱法有所改變,因為隨著劇中人物的感情而唱,所以有些地方細緻些,深刻些,有些地方則可能奔放些。笑聲清脆,風韻迷人,活潑俏皮,經歷了許多滄桑變故的女姐,坦然說自己其實是喜歡演喜劇的,令人想起她演過的《拾玉鐲》中嗲聲嗲氣的孫玉嬌,《拷紅》中機智活潑的紅娘。「因為我的性格本來就是屬於比較佻皮的,只不過有一段時期自己好像是封建禮教下被壓迫的婦女般,所以也演多了像李香君、焦桂英、翠蓮,這一類受迫害女性的戲。」
談及文革時期一些樣板戲,紅線女指是現代劇。她說演現代劇是要按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去處理。戲劇的發展是有變化的,也要不斷作出嘗試,就好像走一條從未走過的路一樣,總要嘗試去走,走不通,就走另外一條。演現代劇也是一樣,要運用傳統戲曲的唱做唸打工夫,然後用新手法去表現現代人物,如何能結合得好呢?就就要靠不斷實踐改進,認真去探索研究。
「現代劇本身沒有過錯,只不過江青把別人的功勞拿了過來,還去扼殺全國的藝術作品。」她在文革前所演的《山鄉風雲》以及四人幫期間演的《沙家》,塑造的都是現代人物。她說:「其實現代劇我演的不多。演沙家是周恩來給我的任務,因為要拍成電影。但是戲拍完後也就沒有演了。」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粵劇外,女姐還很喜歡國畫,也曾學過國畫。她對國畫創作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當下的國畫,她認為應表現出與過去不一樣的社會面貌,或可加入現代的人物,像少年兒童的精神面貌等,要在創作、繼承中,不斷改革、創新。
由此可見,女姐對傳統藝術的傳承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深入生活,在創作和表演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她始終如一的藝術精神值得後人好好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