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

曾昭烈見證中廚地位提升



曾昭烈說,做廚師要有三大條件。

由於曾昭敬移民澳洲,朗豪酒店明閣行政總廚空缺,他推薦由胞兄曾昭烈瓜代,高層一口答應,連試菜也省卻便入職,待遇甚佳,一周有兩天假期,薪酬是香港最高薪中廚的前五位之內。還未過試用期,酒店集團委以重任,找他拍照作代言人,在宣傳單張推介酒店月餅。

15歲入行的他,在廚房打拼逾四十載,見證了香港中廚的地位提升。初入行時月薪僅得250元,沒有假期可言,想放假先得找來替工,還要把日薪加一或加二才會有人答應。他分析,高級酒店中菜總廚受厚待,皆因香港的酒店中菜廳九成是主打宴會,中菜宴會佔酒店一年千多萬餐飲生意的六成。為保證收入,不惜高薪聘用優秀的廚師領軍。

曾昭烈率領的廚房有37人,應付宴席最高可達90圍。他最拿手是炒斑球或蝦球,秘訣是油的溫度掌控要有分寸,過高過低都不好,會令肉變焦或變霉。他時常走出廚房做公關工作,和客人交流,了解客人的喜好。一向在港島酒店為商務客服務居多的他認為,九龍區的客人背景多樣化,本地外來都有,曾有長者問是否懂做懷舊菜如八寶鴨、金錢雞等。經驗豐富的他自然不會被難倒。「問題天天發生,見得多就能拆解。」

早前曾昭烈聯同添好運的麥桂培、名人坊的鄭錦富隨同旅發局的宣傳大軍到洛杉磯推廣香港旅遊。談起是次宣傳之旅,他是代表公司公幹,共逗留了八、九天,一連三天泡製拿手好菜。坐的飛機是商務客位,每日零用100美元,輕鬆寫意。旅發局主席林建岳是他的舊僱主,多年前能以優異成績取得第一屆香港大師級中廚證書,就是這位好僱主的關照,不用上班去上課。

曾昭烈笑言自己打工多年有幸運之神眷,常常有新工作等他,未嘗失業。他在12歲失學後,做了兩年山寨廠車衣,因父親在官涌賣豬肉,與新樂酒店的員工認識而入行當學徒,一年後到瑞香園跟高樹師傅學藝,因領悟力高,心靈手巧,21歲便當上副手。

他說,做廚師要有三大條件,其一是興趣,越有興趣越會在廚藝上探索;其二天份,比人快吸收廚藝,人家見你有實力才會找你;其三是勤力,做到老學到老。他認為香港的粵菜不會沒落,即使再過幾十年,中式宴會仍會以粵菜為主,繼續受歡迎。當然粵菜也非一成不變,會順應潮流改良,借鏡其他菜的成功之處,推陳出新。

身任香港中廚師協會主席的他,常與會友聚會交流,協辦烹飪比賽,出任評判,當講師等,他希望加強會友的凝聚力,促進會務。

吳秋全籲效日台創旅遊品牌



吳秋全認為香港可效日台用吉祥物打造新經濟。
吉祥物為沉多年的日本經濟帶來新氣象,觀光工廠為台灣傳統製造業成功升級轉型。香港品牌協會主席吳秋全認為兩者均值得香港借鏡,用新思維打造旅遊品牌,展示本土特徵及文化,吸引旅客。他說,品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一的包裝,要像日本、台灣有策略地全線打造整個品牌效應。

吳秋全說,「香港是進入一個臨界區,品質很好了,但未能再上一層樓。尤其在旅遊品牌上,台灣、日本以至新加坡,做得比香港好,令我們汗顏。」

他指出,日本打造了一個區內很強的品牌中心,強調經營美學,生活品味。此風已吹及台北,並成功複製,但香港還未感受到這種力量。香港正在食老本,在感官感受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的空間。例如幻彩香江,試想把海岸線的燈光演,再推廣成為一個燈節,結合海岸遊、文化深度遊、美食遊,都是令遊覽香港的人有立體的感受。香港有天然海景、高樓大廈構成的建築群,中西融新舊交織,在全球是獨一無二,但未能善用和發掘優勢。如內地人少去離島,若是去南丫島、坪州玩一天,對香港緊張節奏定完全改觀。
 
吉祥物熊本熊的網頁。
吳秋全表示,一個好的品牌效應足以凝聚強大的吸引力。他說,基於日本長期的泡沬經濟癱瘓了競爭力,33個縣在兩年前起革命,設法振興經濟,利用吉祥物,成功打造出一個新經濟。「熊本熊」是其中的表表者,可以創價和創。由於縣市太多,景物宣傳往往大同小異,唯是用吉祥物把縣市的特徵,人物化展現出來。日本除了美食、漫畫、天然景觀外,吉祥物還是日本的獨有文化,可謂吉祥物之都,活化可愛得意有人的感覺。賦予人的情感。這就是感性的接觸。日本人喜歡吉祥物,皆因古時將軍、縣市都設有徵號,如今徵號不再是死物,不再是方塊標誌,而是人物化展示。

他稱,日本的吉祥物大賽舉辦了三年,參賽的吉祥物由359個增至逾800個,熊本熊是去年第一名。由於吉祥物是開放版權免酬金,鼓勵中小企業免費用於其產品之上,人人搶用,但要經評選鑑定優質和具有內涵,於是百花齊放,間接振興了該縣的經濟。不論電視台、飛機場,還是警察和政黨,均會利用吉祥物作親和宣傳,把複雜的信息讓民眾簡易接觸。熊本熊代表熊本縣周遊列國推廣旅遊,去年的營業額是23億港元。熊本熊最初是推廣九州的新幹線參加比賽,不料大受歡迎,創價能力極高。熊本熊還有個人網誌、短片,有專人管理信息。

吳秋全認為,日本吉祥物趕走消極、憂鬱、氣餒,產生新動力,把社會變得更加友善和可愛化,值得香港思考借鏡,帶動新的經濟文化。

維格餅家的鳳梨萬工場。
他續說,台灣因製造業外移,空置的工廠很多,傳統營運成本高,本土產業競爭難、出口低迷一蹶不振,於是用創新思維,利用荒廢的工廠打造創意產業而走出困局。近六七年間成功打造各式各樣的觀光工廠,在桃園區約有30間,包羅鉛筆、肥皂、蛋糕、醬油、玻璃、威士忌、茶等品種的工廠,促進本土經濟,推動自由行經濟,帶來很多創價價值。吸引人們周末周日來遊玩一天,把製造產業升級轉型,發展品牌業務,令傳統製造業持續發展。

觀光工廠有如博物館、綜藝館,拉闊工業知識,把工廠生產流程展現出來,內有DIY中心可親子活動,家庭客自由行客都適合,最後有買賣區展示產品,但一點都不硬銷。

他以維格餅家的鳳梨酥夢工場台北館為例。維格是後起之秀,只是廿年歷史,近期進軍上海再次創業。2012年3月在台北外圍成立一個觀光工廠,有四層樓高,打造超過38%的創價。它是把世博的觀念移植過來,利用吉祥物、童話故事包裝一個本是食品的工場。大樓內有主題館,造成菠蘿型,有菠蘿包王子歡迎訪客。同時把企業信息如太陽能發電、環保意識告訴大眾。在場內令訪客有五官感受,巨型菠蘿扶手電梯有金黃色光效,噴出菠蘿香氛,有多媒體的視象效果,告訴訪客菠蘿怎樣種稙,台灣人如何以菠蘿為驕傲,以光與影的影象打動人。再進是展示吉祥物,一系列十多款的包點,如旺來國王、蛋黃酥皇后、綠豆糕王子、太陽騎士、麵包球仙子等,造型設計很高水準,很可愛,有大有小,傳統鎖匙扣,錢箱等,自由行客很喜歡購買,當紀念品帶回家。

他認為,香港手信業是真空和重災區,只有奇華餅家用畫家阿松打造香港情懷,其實還有很多空間發揮,如大都會風情或者殖民色彩的東西,有很多意像可以發揮展現。吳秋全希望業界能努力打造香港多元化多品味的手信。

旅發局力促旅業經濟貢獻


林惠芳介紹旅發局的工作。


旅遊發展局高級經理林惠芳在同一研討會上介紹,旅發局是法定資助機構,是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條例而設立。提供兩項目標:推廣香港成為全球首選的旅遊地,提升旅客的滿意度,終極目標是擴大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

她說,旅發局目前全球有16個海外辦事處,8個地區設立代辦。日常宣傳工作都是透過這些海外辦事處運作。在海外推廣策略方面,主要資源是投放在20個市場組合,希望得到最高的回報。當中有穩堅和回報較高的,但也有部分的回報相對較少,而這20個城市地區佔香港旅客總數的九成,當中較穩定市場如中國內地、台灣、美國,但也有具備潛質尚待開發的市場,如印度、俄羅斯、中東等地。林惠芳強調,不能單靠一兩個市場就可支撐香港旅遊業的發展,旅發局在海外宣傳會按某地客源的喜好和文化背景而作出宣傳。

林惠芳說,香港旅遊的強項,除購物和餐飲之外,還有傳統節慶、文化、著名的景點、罕為人知的藝術發展、戶外綠色旅遊等,具有優勢和特色。香港人對這些優勢是習以為常,其實周日可以買東西,24小時有美食,一個鐘頭便市中去郊野,都令外國人驚詫不已,會很開心。她認為,凡此種種都可以孕育出不同品牌。

她續稱,香港旅遊業發展超過50年,在不同時段有不同的宣傳口號和品牌。1964年是「香港東方之珠」,1995年是「魅力香港萬象之都」、1998年是「動感之都就是香港」,2003年是「香港‧愛在此‧樂在此」,幫助香港在慘痛中復原。幾十年間推出多個品牌平台,都滲入了香港元素,如國際城市,其他城市所無的特式、多元化等,受外地傳媒津津樂道。

林惠芳表示,由於香港旅客的近年數字驕人,鄰近城市非常羨慕,歐洲等外國旅遊局都來港請教取經。但旅發局內部亦不斷思量,今後怎樣走?不能只是追求數字發展旅遊業,有關路向需要探討。如何透過活動增加香港的,建立香港國際城市的形象。

今年旅發局推出的宣傳的口號是「香港‧亞洲國際都會」,強調香港仍然是多元化的城市。建立全新全面宣傳屏幕,買吃傳統節慶。利用此平台令香港全年都適合旅遊。林惠芳說,十多年前香港的夏天是旅遊淡季,天熱有雨又缺家庭景點,經十多年的發展,香港多了家庭遊景點,夏天推出折扣購物後,令香港夏天成為旅遊的高峰季節,活動受到國際認可和讚賞,並收宣傳之效。

她續稱,每年10月尾11月初舉行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今年的場地將搬至中環,場地大些,這個活動在舉辦的第二年,已被國際傳媒選為全球十大美酒佳餚節之一。又如除夕新年倒數,舉辦第二年就成功被國際各大傳媒必然報道,去年超過一千名國際傳媒報道活動,包括BCC、CNN、CCTV等,其中CNN的特備節目,選了四個慶祝新年倒數的城市,香港是其中一個。農曆新年的花車巡遊,被國際傳媒選為全球十大最好的活動之一。

她透露,香港的文化還有鮮為人知的地方,旅發局最近和業界合作推出新產品,鼓勵香港的旅行社包裝一些特色主題旅遊,例如深水美食遊,除了吃之外,還講解美食背後的故事由來,是非常受旅客歡迎。因此旅發局很希望透過業界去辦,除了shooping、dining外,香港還有很多東西是可以發掘給旅客。

最後,她提及旅發局的「老友記」計劃,招募經受訓的義工在旅發局旅客諮詢中心,以老友記身份服務,向旅客提供道地的旅遊建議。原來旅客不太喜歡官方的介紹,反而喜歡和本地人交談,從本地人口中了解真正的香港,「老友記」是越來越多,而且有fands,被旅客要求代為設計行程。該義工計劃,是讓公眾參與推動香港旅遊。「香港要成為國際旅遊都市,不是自吹自擂,而是要讓旅客親身感受得到,這需要大家業界共同努力。」

成功品牌是加減乘除


香港品牌協會主席吳秋全談品牌
吳秋全早前在「香港旅遊如何醒醒之強化香港旅遊品牌」研討會上講述了「品牌的創建」。他表示,品牌不只是一個名稱,一塊圓形組合,一個標誌,一種產品,一類服務,而是消費者心目中的一組「無形價值」的總體印象和經驗,因此一個強勢品牌是有生命的、生動的、內容豐富的、複雜的,並且具強大魅力和吸引力的商品聯繫。

他指出,市場競爭白熱化,產品就必須具備差異效果。企業引入識別系統,機構引進品牌觀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在消費者的心,建立橋頭堡。企業體像人一樣,渴求形象、視覺行為的歷久常新,有諸於外,源於內,旁及組織的意識、觀念的更新。這是機構形象急劇蛻變的年代,也是政府機構、產業、實業體、中小企、廠商、百年老號、新商舊舖脫胎換骨的創意新世代!

他說,成功品牌是加減乘除的概念,是品管、品質加品性、品格、品行、品味、品評、品嚐,去除誇大、誇張、誇耀誇浮、誇誇其談;減去失實、失色、失利、失信、失誤、失真、失望、失職;再乘以感情、感官、感覺、感受、感想和感恩。

吳秋全分析,50年代,產品的流通賴於獨特的功能;60年代,產品的普及和成功,取決於先進技術和強勢形象;70年代,產品冀求霸佔消費者的心,競爭漸趨白熱化,定位是竅門;80年代,產品的銷售講求策略,成敗定於銷戰術;90年代,產品需要個性,盛行感性消費,開創具個性的經營關係。2000年代,市場上需要的,是品牌!

吳秋全表示,品牌的概念似是老生常談,不只講品質,是和消費者、生意拍檔、受眾產生一個連結,沒有這一個連結,都只是自說自話,必須把自己的好處和觀點向受眾傳達開去。品牌是具有生命力,有錯綜複雜人的感情在其中,內容豐盛,產生一個強大吸引力,才是好的品牌效應。否則只是一個宣傳,一個吹噓。

品牌的價值,植根於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中──沒有消費者,就沒有品牌。出色的品牌,可以帶來消費者無限好處;幫助顧客處理產品或服務的訊息;降低購物風險;使購買決策更容易;建立產品或服務的長遠關係;厘定品質和保證信譽;製造不同的價值觀和差異印象……

他指出,英國因主辦奧運實踐創業品牌,把奧運辦成有另類、有創意文化、環保綠色的奧運。又如台灣努力打造創意文化品牌,最近五年文創產品,無論是小巧的工藝品手信品食品,品質好之餘還很有創意、有幽默感、有地道風土人情味、有文化色彩。

又如,新加坡強調自己是亞洲創意品牌中心,利用賭場、水族館以至生態環境來和香港競爭。內地青島亦打造一個海上之都的品牌,杭州打造一個優閒的品牌,每個地方都重視城市品牌形象。香港97年推出一條龍,第二輪改革,如今是家在香港,品牌由內而改的打造,革命進行中,好戲在後頭。是一個漫長的工程。這是對外宣傳,還需要裡應呼合。

吳秋全表示,對一個品牌有感情,顧客才會光顧,有偏好、有口䠋。通過五官感受,透過觸覺被打動了心。例如去某地旅遊樂而忘返,津津樂道,即使回家仍心思思想再去。相反你覺得已很夠,有段時間不再去,即是品牌的感官刺激減弱。「一個品牌的價值,除了物超所值外,還可與消費者在短時間產生一個超連結,有偏好的選擇,製造不同的價值觀。即使品牌被柴台都會去捍衛,因為價值觀已烙印其腦海中。」

商界促政府牽頭打造旅遊品牌


李漢成要求政府重新定位。
香港酒店業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成擔心香港旅遊業定位不明確,單單追求高入境數字,重量不重質,將是非常危險的事。他認為港府要重新定位,打造旅遊品牌。金百加集團主席黃家和非常贊同香港旅遊要重新定位,不要藥石亂投,由政府牽頭,作出長遠的政策和規劃。署理旅遊事務助理專員詹錦秋回應稱,酒店房間未來要增多一倍,是有關工作小組的初步意見,還要再深入討論再向政府提交建議,政府會繼續聆聽各方的意見,視乎情況增加某一類型的酒店。

在工聯會旅遊聯業委員會日前主辦的「香港旅遊 如何醒醒之強化香港旅遊品牌」研討會上,李漢成同意香港的旅遊品牌要強化。但他質疑經委會「會展及旅遊業工作小組」最近提出香港酒店房間未來10年需增加一倍,以滿足遊客人數快速增長的需求。因為估算未來旅客會增長至7000萬以致過億人次。

他說,隨著港珠澳大橋和高鐵日後通車,將會帶來更高入境旅客數字,但不要以為數字高便代表很多人來香港,不少人只是過境,根本不會過夜消費。赤鱲角將出現很高的客流量,當中不乏從珠三角以致澳門坐車來港,然後乘飛機離開的過境客,因此未來旅客人次雖高,香港得益十分有限。

李漢成認為,旅遊政策背道而馳,一邊是要高收入的旅客,另一邊是鼓勵大量興建廉價的旅店,變成是重量而不是重質。「香港是大都會,講數量不講質量,會好危險!香港如何定位,未有定位如何去定品牌。香港不是製造業城市,不是日本也不是台灣,香港沒有資源,品牌怎定呢?」

他認為,要科學地調研有多少過夜旅客,不要只為提升旅業的高收益,大量興建廉價酒店。香港要成為旅遊品牌,很重要的方向是四個英文字:MICE,發展香港展覽業爭取高質素旅客,才能帶動各行各業,有了定位才去如何推銷品牌,否則是亂拋石頭過河,不知後果。

金百加集團主席黃家和贊成香港旅遊業要重新定位,因為旅遊和很多行業都有密切關係,也不是一兩個鐘頭的研討會就能解決問題,應該宏觀地策略分析。他認為,不能單純接待高消費客,把低消費客拒諸門外,香港是多元化的社會,不能也不可以設計條件限制,接待旅客的配套應全盤考慮。

他說,由沙士至今10年間,飲食業幹了很多事,促進本土經濟。「2003年3月至6月沙士,政府要我在舊啟德機場辦萬人盆菜宴,結果盆菜大行其道,連茶餐廳快餐廳都有供應,但搞了四年後我無能為力,搞不下去。政府應該牽頭,民間揼心口可以揼得幾多年,一定要政府幫手。」

黃家和指出,香港要全盤規劃,不單是旅遊,品牌發展也是藥石亂投,只顧目前不看長遠,業界做得很辛苦。每年他自拿兩百多萬元來搞奶茶比賽,因為除了在香港舉行,還要到內地和海外推廣。「工業貿易署前年開始每兩年撥款兩百萬,即一年100萬,資助推廣港式奶茶。但海外內地推廣花的錢怎計數?叫振英哥畀返我!唔得㗎嗎?」他不滿向工貿署申請中小企貸款支援基金,像去乞求般。「民間做事政府要幫手,希望大家同為香港的旅遊、香港的餐飲努力。」

署理旅遊事務助理專員錦秋同意加強教育宣傳,優質友善接待旅客,教育市民也很重要,這需要社會的氛圍。即將成立的旅監局,有法定的發牌制度,要求領隊和導遊領牌,是剌激業界提升水平和服務質素,在社會增加認受性,吸引更多人投身這行業。

至於未來酒店供應,他指是會展及旅遊業工作小組召集人蘇澤光向傳媒交代小組初步的看法,有關小組將再深入討論,研究更多的數據,估算高增值的旅客,從而再深入研究,最後提交未來旅客和房間的需要建議。他說,政府重視促進酒店業的發展和供應,現時香港有68000間酒店房間,未來一兩年還會增加百間。但數字是死的,就算加供應更多,酒店需求也是沒完沒止,當局會繼續聽各方意見,視乎情況,決定某一類型酒店需要增加。

香港品牌協會主席吳秋全指出,旅發局無疑是做了大量的香港旅遊品牌的推廣工作,如「東方之珠」、「萬象之都」、「動感之都」,「亞洲國際都會」,一級一級而上,但香港內部各行各業以致旅行社都跟不上。未能裡外一致打造亞洲品牌。例如酒店業,澳門是百花齊放,令香港汗顏。他認為,政府要在旅業的方向、遠景、氛圍、配套等作出支援,但業界要自身增加競爭力,給另類東西給遊客。他說,打造亞洲品牌之都,不要一體化、同質化、人有我有,相反要思考新策略、新思維、新方向,才能內外呼應一起打造旅遊品牌。

旅遊發展局高級經理林惠芳表示,旅發局的使命是擴大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她同意各行各業齊參與研究,迎合旅客的需求。她指出,優質誠信香港遊,是和內地合作打造的另一個品牌。香港人出門多見識廣,內地人也有一個認識受教育的過程,希望業界支持,推出更優質的旅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