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鋼與藍列群。 |
廿多年前,《梁祝》的作曲家陳鋼在香港遇上一個小女孩,她要求為陳鋼做一個傳記,但被陳鋼認為她太年輕而婉拒了,但是兩人亦因此而結交相熟。廿多年後,這位昔日小女孩已變成女強人,為陳鋼做傳記做不了,就為他策劃了一場「玫瑰與蝴蝶」的音樂會,為香港樂迷帶來耳福。她是藍列群。
音樂會成功舉行的翌日,香港作家聯會邀請陳鋼主講「香港為文人留下的黃金歲月」,藍列群和陳鋼以對話形式座談。
陳鋼說,香港和上海文化一脉相傳,曾經留下了近代文人墨客的黃金歲月,也留下父親和他兩代音樂人的美好記憶。
|
陳鋼視香港為第二故鄉。 |
他稱,30年代上海是世界第五大的國際大都會,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他舉例,上海的電燈比巴黎早一天亮起來。而上海的國際飯店房間已有洗手間,可巴黎的酒店客人還是要走出房間用走廊的洗手間。當年上海的文化藝術亦發展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如出現第一部中國電影,第一個交響樂團等,作家藝人雲集,正是有這個文化高度才會產生《玫瑰玫瑰我愛你》這首歌。
陳鋼說,上海文化的寬度是海納百川,雅俗共賞。有英製的自鳴鐘、美式的摩天樓、法式的情調,尤其是因當年在滬白俄人多,尊崇法國貴族雅致的文化。他推崇父親當年寫的歌曲《蘇州河邊》中的歌詞:「我望着你,你望着我,千言萬語變作沉黙。」深情而富有詩意,《玫瑰致瑰我愛你》首唱者姚莉也因此公開說:「我今年90歲,告訴大家我愛陳歌辛。」當年兩人常在唱片廠錄音後沿着蘇州河邊相伴而行。
40年代上海流行曲南遷,陳歌辛於47年到了香港,為電影譜寫了兩首插曲:《夜上海》和《花樣的年華》。陳鋼說,香港的著名填詞人黃霑曾向他直認是喝了陳歌辛的奶長大的。
1981年黃霑在報紙專欄上寫文章,題目是「要問陳鋼」,文中問陳是學院派寫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而陳的父親是流行歌的祖師爺,兩人為何不對接?後來陳鋼和他見面,向他講了一個父親在其小時候講過的故事:
有一個人是古典音樂巴赫的發燒友,聽着坐着睡着也是巴赫,結果在夢中巴赫向他說,「孩子,你不能只愛我一人,你應該愛全世界好的音樂。」父親以這故事告訴陳鋼:交響曲、流行曲沒有誰會高一點,音樂只有好與不好。翌日黃霑又寫了文章,題目是三隻耳朵聽音樂,認為耳朵應是全方位聽音樂,一隻是聽古典音樂,一隻聽流行音樂,一隻聽先鋒實驗性音樂。陳鋼後來也寫了本書叫「三隻耳朵聽音樂」。
陳鋼稱,45年後很多上海文人到了香港,把海派文化的種籽留下來,香港以及台灣的文人是繼承和保持了海派文化,上海反而把海派文化冷落了。
上海解放後,陳歌辛還在香港,14歲的陳鋼則參了軍,非常積極,寫信給父親,說自己每天勞動會挑擔子,父親回信說:「你會挑擔子,我會跳音符。」顯出知識分子的尊嚴。後來陳歌辛也回國了,但被打成右派,46歲含恨去世,迄今是50周年,因此能在香港成功舉行一場音樂會,紀念父親在港度過的黃金歲月和快樂時光,陳鋼感到非常感激。他視香港為第二故鄉,最新作品小提琴協奏曲《紅樓夢》計劃要獻給香港樂迷。